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
(2010-01-28 17:40:31)
标签:
杂谈 |
文章来源 ;21世纪学习网
在与广大幼儿教师交往中,她们向我谈得最多的是工作中的牢骚和苦衷,几乎没有谈到工作中的幸福问题。在一次幼儿教师培训班上,当老师问到:“如果再有选择职业的机会,谁还会再选择幼儿教师?”80人中只有1人举手;还有一次一位幼儿教师告诉我:“每天当我离开幼儿园大门时,
我就有了幸福。”她们的回答和反应深深触动了我,激起我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想法。
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方面,影响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情绪。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近几年幼教领域掀起了改制的热潮,对幼儿教师冲击颇大,加之幼儿教师教育对象和自身的特殊性,在改制这一转轨时期,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如何?心态如何?她们在工作中还有幸福吗等成了非常必要给予关注的问题。正如叶澜老师所说的:“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
(一)低落的社会地位。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落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简单化’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一位老师说:“有人认为当幼儿教师很简单,就是带带孩子,谁都可以做,我爱人也这样讲。”:还有一位老师说:“
刚上班时, 家长来接孩子时, 说与‘
阿姨’再见,当时心里很难过,当时我就纠正她,说‘老师’,我认为自己是老师。有人不把老师与幼儿园联系。并非所有家长都理解幼儿园工作,对幼儿行为规范培养家长根本不领情,认为幼儿园就是玩玩。”这种把幼儿教师职业简单化的现象深深地刺痛着幼儿教师的心,也影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管在理论上、在口头上承认幼儿园教师有多么重要,但在现实中、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平凡、普通、令人联想到保姆的‘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无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或者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从事的劳动,就像砍柴和摘果子的劳动一样。一种劳动一旦被认定是简单劳动,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干的劳动,那种劳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员哪怕干得再辛苦,也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这种简单化理解不仅导致了教师低落的社会地位,而且和幼儿教师自己认识之间的差距更加导致教师的不幸福。
(二)家长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家长在幼儿教师的心目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家长对待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真真切切影响着幼儿教师对这份工作的感受。一位幼儿教师谈到:我工作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是家长无视教师的存在,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最使我生气的是发生在今年暑假前的一件事。那天下午,孩子们已经洗好手坐在位子上准备吃午点,我发现少了3个孩子,细看他们3个孩子在卫生间玩水,我连忙走过去把他们拉了出来,不巧一个孩子的额头碰到了门框,马上出现了一个包。我连忙带他去看校医,医生说:“没问题。”我的心就定下了,一会儿家长来接孩子,我马上对家长说明了原因。家长一看到孩子额头上的包,马上要求我和她一起带孩子去医院看。我和那位家长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可是家长不信,要求医生开药、细致检查,缠得医生没法,最后说了一句话:“孩子不跌不长”,家长才罢休。碰到这种事,我的感受是当初选错了职业!
为什么家长的不尊重和不理解使老师很伤心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家长的不尊重和不理解,使得教师无所适从,破坏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尊严。二是家长的不理解和不尊重,意味着教师珍视的价值受到了挑战,当然会感到不幸福,因为“当人们珍视某些价值而尚未感到受到威胁时,他们会体会到幸福;而当他们感到所珍视的价值却是被威胁时,他们便产生危机感或成为个人困扰或是成为公众论题。”[1]
(三)社会对幼儿教师期望上的“神化取向”
一方面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另一方面社会对幼儿教师却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近乎是神化幼儿教师,期望他们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模范、文化学识的权威和特定社会价值标准的维护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幼儿教师感到莫名的失落。比如说:要尽职尽责、要爱每一个孩子、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等等,这可能受整体教师职业形象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等同与园丁、春蚕、人梯、蜡烛??。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
“
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夸美纽斯也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高尚的了。”也“不知从何时起,关于教师是什么的说明逐步演化成教师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并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教师们被一步一步的推上了令人难以达到的理想化的境界。”[2]
其实幼儿教师只是普通职业的一种,对他们的神化期望导致了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思想包袱。一位幼儿老师说:“由于各种原因,
课准备不充分时觉得对不起孩子,很愧疚,不觉得快乐.只是用嘴讲讲,觉得时间很难熬,一分钟比一小时还难过,还有一种犯罪感.不过有时候虽然准备充分了,但是到了活动时,也有失败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做了水里有空气的实验,在家做得很成功,但是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没有做成功,当时觉得好丑、好难为情.”当把幼儿教师神化后,
幼儿教师就不能谈什么报酬,只能谈牺牲和奉献,光是牺牲和奉献的工作有人会爱吗,能体验到幸福吗?
总之,这种神化取向使得每一个正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即将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从选择这一职业的那刻起,就背上了沉重的“职业道德”包袱,直到离开这份工作,甚至是离开了还怀着一份歉疚。
(四)幼教工作的特殊性,使教师感到紧张、疲惫,甚至是崩溃
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全面、细致以及重大的安全责任。全面、细致往往使教师感到工作繁琐、十分疲惫,重大的安全责任使教师感到万分紧张。幼教工作付出的不仅是体力,更是心力。一位幼儿教师谈到:“这是很费力的工作。不过它耗费比较多的是精神,而不是体力,因为你必须随时留意人类最重要的一些需求。我试着看到每一件事情较远的一面,提醒自己要注意孩子本身。当你问工作了一天的幼儿教师感觉如何?听到最多的回答一定是:
“ 累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幼儿教师表达工作状态的主要词语。“中午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儿?”成了幼儿教师的企求。
像一位老师所说的,作为幼儿教师只要一走进幼儿园,时时刻刻紧张着、时时刻刻忙碌着、时时刻刻吵闹着?。你说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二、如何帮助教师提高职业幸福感呢?
(一)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教师的幸福感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强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师幸福感的校内保障系统。首先,应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教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学校生活的决策,教师也就拥有了更多地自主权。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见解,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必须对教职工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让每个教职工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结果,了解自己工作的好坏,并对好的行为、好的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奖励。对不良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批评、惩罚,通过奖惩来“抑恶扬善”。
(二)从政策上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女性占有不可争辩的多数。而有研究发现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障碍。有的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所偏差,过分夸大生育、养育及更年期对女性职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女性在职场竞争中的不利处境。而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来自职场的压力势必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从而降低她们对自身生活的总体评价。而对生活过低的评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投入,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全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包括在职进修、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及休假晋升等,使幼儿教师能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三)针对工作的机械和繁琐,可以通过工作丰富化使教师获得幸福感。“工作丰富化应该和职务内容的扩大相区别。职务内容的扩大是企图用职务工作内容有更多变化的办法,来消除因重复操作带来的单调乏味感。它意味着职务工作范围的扩大,只是增加了一些与此类似的工作,而并没有增加责任。在工作丰富化里,则是企图在工作中建立一种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具体办法如下:在决定某些事情,如教育方法、活动时间和进度安排等方面给教师以更多的自由;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往;让教师对他们的工作有个人责任感;采取各种方法让教师看见自己的工作对幼儿园整体工作的贡献和影响;加强对教师工作效果的反馈;为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微观工作环境,班级教师搭配科学合理,否则教师更加疲惫。
(四)针对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疲惫,幼儿园管理要做到:一要改善硬件环境,降低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二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教育;三要建立幼儿园安全事故保障基金;四要减少敲安全警钟的次数。安全固然重要,但是过多的消极关注会导致教师心理上的紧张,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
(五)针对课堂的复杂性,作为教师要善于积累课堂管理经验,对一些经常发生的事情达到习惯化处理,将精力放在突发事情的处理上。同时以放松、冷静的心态面对课堂,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