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杂谈】大盘补缺之战即将开打!

(2010-04-19 08:00:35)
标签:

财经

 上周,上证指数五个交易日三阴二阳。其中,周一跌16.09个点,跌幅0.51%;周二涨31.99个点,涨幅1.02%;周三涨4.93个点,涨幅0.16%;周四跌1.21个点,跌幅0.04%;周五跌34.67个点,跌幅1.10%。

  上周,上证指数开盘3151.89点,报收3130.30点,下跌15.05点,跌幅0.48%,周线为阴十字星。全周最高3181.66点,最低点3121.37点,震荡幅度60个点。上一周(4月6日到4月9日)上证指数下跌12.61点,跌幅0.40%,周线连收两条阴!

  全周沪市总成交7469.71亿元,而上周(4.6--4.9)沪市总成交5540.76亿元。由于清明放假冲抵一个交易日,虽然沪市全周成交量与上周多增加1900亿,但日均成交额与上周相比只稍微放大。

  好于预期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在本周一度推动上证指数触及三个月来收市新高,但因国务院推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令地产股持续领跌,加上投资者在股指期货推出后抛售蓝筹股,使得上证指数冲高回落。

  全周有近380亿资金离场,流出金额较上周大幅放大。受调控政策打击,地产股继续成为资金抛售的首要对象,银行股也抛压甚重。

  “全景数据决策终端”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沪深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378.16亿元,为连续第二周资金离场。其中,机构资金本周累计净流出33.31亿元,散户资金累计净流出344.85亿元。上上周,两市共流出资金176.89亿元。

  上周五,随着股指期货正式交易,标志着中国股市全面进入做空时代!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开创了中国股市新的里程碑!在周五盘前,不少人都期盼当天上证指数能够象2010年1月11日那样开盘就出现百点长阳,从而助上证指数一举站上3300点!

  残酷的事实却让这些投机分子哑口无言,因为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周五一开盘,上证指数不但没有大幅高开,反而出现低开,盘中多方也几乎没有太大的机会,全天低开低走,最终以下跌1.1%报收!成交量也大幅萎缩!

  从近几周的周线看,特别是在下跌之周,最大下跌幅度只不过20个点,而在3月29日到4月2日当周,上证指数上涨达到98个点,涨幅超过3%!

  在盘面上看也同样如此,上证指数连续几天盘中出现快速下跌之后,往往就会被迅速拉起,这就给多数散户造成一种错觉:他们认为上证指数正在构造底部,已经跌不下去了,而每一次下跌都是买入的良机!再加上不少人的鼓噪,让更多散户信以为真!

  其实,当股指期货正式交易之后,一切都会改变!在明显处于下跌通道之中,小反弹根本就没有参与的价值和必要!也千万不要担心错失机会和踏空行情!2010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大行情!

  我不断地给散户提示风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股市成立20年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散户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相反,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得出,在中国股市成立20年来,每一个帐户平均亏损超过4万元!这是活生生也是血淋淋的事实!如果扣除一些机构帐户的获利,散户的实际亏损就更大!

  为止,我提出了阶段性投资的理论,从目前情况看,接受该理论的散户朋友越来越多!我相信,如果每一个散户能够真正落实阶段性投资的精髓,能够按照计划操作,赚钱或许不会很困难!

  对于阶段性投资法则,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得太多,也许有一些朋友还不理解,就请翻阅前面的文章。在提倡该法则的时候,我绝对不存在藏私的可能!

  我不断强调上证指数将在不久的将来滑向2700点左右的观点,引起不少人的争议。其实,对于这个数据,我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技术分析的结果!我在4月7日的文章《尾盘异动新一轮升势的征兆》中说过:在2010年,下方的主要跳空缺口如3067、2994、2803和2639点都有可能在年内全部封闭!

  现在我仍然是这样判断,我认为,本周上证指数将补掉3月29日的跳空缺口3070点附近。在四月底,上证指数或将再次跌破3000点,而到第二季度末期,跳空缺口2803很有可能会被回补!我甚至认为,不排除今天就直接回补3月29日的跳空缺口3070点的可能!虽然概率很小,但本周该缺口被回补的可能很大!

 

 

 

  为了让大家关注阶段性投资法则,也为了引导散户朋友进行合理的投资,更为了回报那些每天关注我的朋友们,我决定在我的博文中公布每一次的模拟操作!并且每一次的操作都将要获利10%左右!如果不能实现,我将关闭我的博客!请大家监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