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涯朴素
天涯朴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6
  • 关注人气:8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世间所有的人都有罪?

(2015-02-06 00:02:04)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随想

人世间所有的人都有罪?
——读雷米的《心理罪》系列


《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作为《心理罪》的开篇故事,出版反而是最后一部。仿佛倒叙一样,把警察方木的大学生涯写的鬼气森森。心理有罪,大学校园里的一桩桩凶杀案,让同学们心惊胆战。方木作为见证者,作为爱情的受伤者,与凶杀纠结在一起。罪犯的伏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由此揭开了心理罪的系列故事,方木由青涩走向成熟,但内心的罪恶感始终挥之不去。

 

以公安院校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的身份来书写这种悬疑罪案小说,仿佛一切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不过我知道,作家与警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并非拥有一定的资源就能写好小说,写作需要天分。雷米无疑是具有写作天分的作者,从出版的第一部《心理罪之画像》就大略可知。扎实的生活经验,能够使小说充满细节的光泽,但惟有想象力才能让小说站立起来,借尸还魂。

 

《心理罪之画像》是主角方木的第二次出场,他还没有成为警察,只是在校的研究生。前传《第七个读者》里所发生的命案,仍在纠结他的内心。他的一个师兄,因为嫉妒方木的画像破案,开始模仿世界著名的连环杀手,展开了一系列的命案,向方木挑战。尽管最后凶手得到应有的下场,但死者无法复活。正是这个“画像”的逼迫,让不想做警察的方木,在《心理罪》后面三部作品里成为警察,可能是一种责任,也可能是一种赎罪。

 

雷米在《心理罪之画像》里展现了自己写作悬疑小说的天赋,在日常生活里制造悬疑重重的杀机。他善于制造悬念,譬如在另一本《心理罪之教化场》就构思了一个很巧妙的罪案故事,重重迷雾里的讲述,可谓一气呵成。已成为警官方木则变成一个“穿线人”,所有的案件通过他来展示出来,而重心则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心理罪。雷米讲出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这个并不容易,很多作家都讲不好一个故事。好故事让读者有所期待,完成阅读心理的自我催眠。

 

在《心理罪之教化场》一书里,作者传达了一个观念: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那些心理有创伤的人,想通过杀人来消除心理创伤,却适得其反。正如书中的姜德先所云“其实,杀了人之后,我并没有觉得轻松。而且我相信,其他人也一样。”悬疑罪案类的小说,当下写者众多。而雷米打造心理罪之系列,别开生面。

 

平凡乏味的生活往往刺激着人们寻找“在别处的生活”,而悬疑心理罪案故事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阅读期待。这种类型的书写在欧美、日本那里非常成熟,譬如福尔摩斯、阿加莎、钱德勒、埃勒里·奎因、东野圭吾等等。本土悬疑,自周德东、蔡骏起,到天涯的莲蓬鬼话大兴,一批的悬疑类型写手脱颖而出,他们各具风格,极富流行元素。由于他们的出现,中国本土的悬疑终于开花结果。

 

在讲好一个悬疑故事之后,好的作家还必须有所思考,晋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心理罪之暗河》便是如此。警官方木利用罪犯隐秘虚弱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火拼,让他们得到了应得的惩罚。但方木并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恰恰相反,方木的悲壮选择,已经显示出他信仰的彻底崩溃,对自己维护和坚守的法律,已经失去了信任,他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冒一切危险亲手毁灭罪恶,也不愿把他们交给法律。

 

这种写法,已经脱离了流行小说的元素,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一位作家,在写出了多部悬疑小说,必然有所反思,而不再是单纯地讲述故事。金庸先生在写作多部武侠小说之后,也是开始反思,在小说里寄寓了感时忧世的悲悯情怀。雷米同样如此,他借助主人公方木道出人世间的忧伤,而方木的内心挣扎,无疑带有哈姆雷特式的犹豫与彷徨。心理罪,并非只是个体的犯罪,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创伤,都有犯罪的欲望。只不过,大多数人被压抑而已。


《心理罪系列》(雷米著·重庆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