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涯朴素
天涯朴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6
  • 关注人气:8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笔招魂,边城凤凰

(2013-01-06 08:33:2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随想

彩笔招魂,边城凤凰


  
  
谈到边城凤凰,总会想起沈从文先生,这位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著《沈从文论》)的湘西汉子,几乎是靠他一个人的影响把偏僻的小城变成了著名的人文景观之地,引得后来人络绎不绝的造访与参观,有的甚至敷衍成文字,让没能亲身去过这座“中国最美的小城——凤凰”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字作一番“卧游”,领略“深山里的城池”的绝世风采,知道这是一座悠远的边城,萦绕着山青水秀的湘西情调,充满了异域的苗族风情。这里有古南方长城,古堡、古城、古楼、古碉,矗立其间。这里的沱江水穿城而过,吊脚楼旁苗家少女赤足临江,大山脚下薄雾缭绕。这里曾是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的故乡。
  
很可惜,我没有去过这座被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另一座是福建的长汀。没有实地的游览体验,使我在阅读关于边城凤凰的书籍反而有一种鲜活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我看完著名作家蒋子丹的人文游记《边城凤凰》之后更为强烈。天底下的游记已经被写滥了,无非是风土人情的介绍,它们之间只有文字的好坏,而没有形式上的不同。然而蒋子丹的《边城凤凰》的写作,让人耳目一新。虽然她也是在用文字构筑一个历史古城,但她对文字却抱有警惕,知道“面对一个客观的存在,所有的文字都不可能完整地复制它。”于是我们在《边城凤凰》里看到了“史料中传说中印象中想象中甚至是梦幻中的湘西凤凰。”
  
《边城凤凰》的写作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与大家耳熟能详的游记拉开了距离。全书分三大部分,分别为“历史”、“传说”、“现实”。这三部分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互融在一起,只是每部分各有侧重的笔墨而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过去记忆,但它往往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所说的那样:“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我们顺着文字的指引走近一座城池一个民族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物,并将感觉的触角深入到它的深处时,莫名的气息从旧墙头的衰草里升腾起来,伴着渐渐暗淡下去的日影飘浮在空气里。属于几代湘西原住民与无数过客的记忆,从苍茫的大山那边伴着轻轻的雷声飒然而至,在文字构筑的遗址上复活,等着我们去探寻——蒋子丹如是说。
  
“从高空俯瞰,在湖南省西部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苍茫的武陵山脉如陡峭的屏风,一重又一重由西向东展开,终年阻隔着高空的长风,蒸腾出灰蒙蒙的雾气,当太阳正好的日子,屏蔽底部忽然长出的一片被粗砺的石块围绕着的黑色屋脊,这就是凤凰城。凤凰城修筑在大山中间,是一座凭水依山而建的城郭。”《边城凤凰》的开头很平淡,纯粹的地理位置的介绍。然而就在这种平淡的叙述中,边城凤凰的历史渐渐地露出了它的血腥与暴力。《清史稿·土司卷》云:“此地言语饮食,迥殊华风,曰苗,曰蛮。”苗汉两族之间的恩恩怨怨构成了凤凰城的几百年历史,其间的杀戮与欺瞒、反抗与压迫写满了史书的每一页。由于战争冲突的频繁,“凤凰厅境内,设堡卡碉台八百八十七座。”(《清史稿·第14卷》)时至今日,凤凰周边仍有许多村镇以营、哨、堡、卡、壕、关来命名,如阿拉营、靖边关、清水哨、拜亭卡等。
  
读唐浩明的《曾国藩》一书,对威震天下的湘军印象极深。《边城凤凰》的作者自然不会遗漏掉这一段湘人引以为傲的历史。蒋子丹专门辟出一章《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详加叙述。尽管作者也是湖南人,但对于湘勇的形成却予以冷静的观照,指出:“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这看似鼓舞人心的荣誉,其实连着一段悲剧性的历史,那便是由清末实行的‘屯田养勇’制所造成的‘全民皆兵’的畸形社会形态下凤凰人的生活。”作者接着写道:“纵使是在1937年11月发生在抗日战争淞沪前线的嘉善阻击战,这场凤凰军人出演的竿军历史上最为惊天地泣鬼神、直到今天都不能也不可能忘却的壮剧中,他们的命运仍然是悲壮与惨烈的。”
  
在略显枯燥的“历史”之后,作者用生花妙笔展开了“传说”部分的叙述。文章引用大画家黄永玉的少年经历来说明凤凰人的自省与自傲。“老子脾气天下第一”,语虽俚俗,却十分传神地道出了凤凰人的性情本色。“传说”从字面上如作简单的理解,可能会对作者采用这种资料写作有些怀疑。《边城凤凰》里的“传说”之部分虽然可能有所敷衍与加工,但让阅读者感觉却更加接近历史与事实。法国著名学者布洛赫有一种观点,就是:“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传说”中的文字把历史串联在一起,形成“总体的历史”的一部分。“传说”是这座美丽的小城头上的一顶王冠,有了这些令凤凰人津津乐道的“传说”,凤凰才成为一个独特的边城,而不仅仅只是具有湘西情调的风景区。
  
《边城凤凰》最后一部分是“现实”。无论历史多么悠久,传说如何精彩,最终还是要指向现实。凤凰人自然不会拒绝现代风所带来的繁荣,虽然其中不免有各种各样的阵痛,譬如书里所谈到的“沱江人家客栈”老板包忠文与凤凰籍台湾老兵吴家实就有着种种的烦恼与不解。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环境里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一位作家在《文化边城——凤凰》一文里的写到的那样:“当一个当地苗人问我:‘客人在找寻什么?’我说:‘在找寻翠翠。’那人一笑:‘你是受沈从文《边城》的毒太深了,我们的翠翠也早已上大城市了;留下的女子,都是翠翠的妈了’”。看来纵是边远如凤凰,人心也是思变思富啊。
  
写到尾声,我已经完全喜欢上这座美丽的边城,这样一座沉静在湘西的小城,让我感受到一种难言的忧伤。而《边城凤凰》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文字之美,其中还有大量精美的摄影图片与绘画图片,摄影图片分黑白与彩色两种,摄影者为林刚、曾时雨。绘画图片似是从黄永玉的作品集《永不回来的风景》中挑选的。这些图片与作者蒋子丹的文字融和在一起,流动在一起,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有斯文,还有斯图。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亲身一游了。对于暂时无法亲身去边城凤凰的我来说,“卧游”也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故撰其铭曰:彩笔招魂,云山茫茫。傩戏巫术,渊源流长。乐兮彼土,边城凤凰。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