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持续修改中,转载转帖请注明出处~~
高铁的客流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其他交通方式转来的客流,第二类是新增加的客流;其中,第一类客流包括:从民航转来的长距离客流、从大巴转来的短距离客流、从普铁转来的客流、自驾车的客流等。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http://s13/middle/643d9f1bgb0fc441f335c&690
在相同的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民航、高铁与大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按距离划分,300公里以下,高铁与大巴互相竞争;300-1000km高铁占优势;1000-1500km高铁与民航互相竞争;1500km以上民航占优势。
按旅行时间(包括接驳及等待时间)划分,2小时以下,高铁与大巴互相竞争;2-4小时高铁占优势;4-6小时高铁与民航互相竞争;6小时以上民航占优势。
从民航转来的长距离客流
关于这方面,可参考《5小时,高铁与民航的临界点》《高铁与民航的旅程比较》两篇文章,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了。
民航与高铁之间,既有竞争的地方,也有能合作的地方。德国的部分高铁就是有航班号的,即“空铁联运”。民航与高铁要是能合作得好就有可能是双赢的,例如,如果广珠城轨二期能修好的话,说不定就把珠海机场盘活了。
从大巴转来的短距离客流
在高铁未开通之前,在一些城市密集的地区里,乘坐高速大巴是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而乘火车往往是第二选择。高铁开通后则改变了这种状况,高铁在时间、安全及舒适度等方面远超高铁,特别是乘坐高铁不会有塞车的顾虑,而价格与大巴相差无几。以无锡到上海为例:
乘坐大巴价格50元,历时二小时(在一路畅通的情况下);
乘坐沪宁高铁60元,历时40多分钟;
乘坐京沪高铁(车站在郊区)50元,历时半小时。
再举一个广珠城轨的例子,综合说明时间、价格和舒适度对旅程的影响。(因为广珠城轨目前还没有通到珠海市区,全部通车后时间可以减掉0.5小时)
从广州东站出发,乘坐大巴到珠海香洲,票价65块,买票及等车半小时,总时间约2.5小时。
如果乘坐城轨,地铁45分钟,票价7块,天河南站买票及等车1小时,二等座36块,45分钟,珠海北站香洲公车1小时,3块。合计46块,约3.5小时。
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乘坐大巴到珠海香洲,票价85块,买票及等车半小时,总时间约2.5小时。
(不经过广州市区,且一站直达)
如果乘坐城轨,地铁45分钟,票价14块,天河南站买票及等车1小时,二等座36块,45分钟,珠海北站香洲公车1小时,3块。合计53块,约3.5小时。
广珠城轨通车后,广州市区到珠海的大巴客流减少很明显,价格因素在起作用;但广州机场到珠海的大巴的客流变化就不大,这里就是时间因素在起作用,此外还有旅客舒适度的问题,大巴是一站到达,旅客不需要拉着箱子在地铁和高铁之间倒来倒去,也不需要多次排队买票。
从普铁转来的客流
从普铁转过来的客流有一部分是“被高铁”的,这是体制方面的问题。在民航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廉价航空”的发展趋势非常好,但在中国却阻力重重;对于“廉价航空”模式,民航总局没说不赞成,但至少不鼓励。在对待中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问题上,铁道部跟民航总局倒是想到一块去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机会再说,此处点到为止。
高铁还是有很多“自愿升级”过来的旅客。目前的D字头动车组的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适合从原来普铁转过来的乘客。何况有些普铁也并不便宜。例如D7802广州南-郴州西,二等座价格115元,行车时间2小时3分钟;K9050广州-郴州,软座价格112元,行车时间4小时12分钟。前者无论是时间、乘坐舒适度及服务等方面都比后者高出许多,但价格只高出3元钱。
从自驾车转来的客流
在相同的两地之间,自驾车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人数。一般来说,3人是自驾车与高铁或民航所花费用的分界点。自驾车避免了出发地与目的地的接驳时间及费用,但司机的疲劳程度则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以中山到韶关为例,按三口之家计算。
中山到韶关自驾车费用:中山城区上高速到坦尾收费站20元,鱼窝头上南沙港快速15元,华南快速干线25元,京珠到韶关南100元,10元代收年票,250元油费。合计:420元
用时3个半小时。(不包括中途停车时间)
乘坐高铁费用(3人):手续费5元*6张票=30元,中山市内公交4.5元,中山北至广州南站75元,广州南至韶关315元,韶关市内公交3元。合计:427.5元
开车时间及车次:D7606 8:38中山北至广州南,G6036 10:16广州南至韶关;路途时间大概4小时。
新增加的客流
民航是点对点运输,而高铁则可以照顾到沿线的客流。例如苏州,坐飞机得去上海或无锡机场,但是高铁不仅能运载苏州城区的客流,还可以兼顾到其他稍小的站点。无机场有高铁站的城市,中国有许多。
一般说来,相邻省份省会城市之间的交通,在高铁建起来后,是高铁有优势。
另外,有些站虽然是小站,也很重要,比如武广线上的衡山西,到南岳衡山只有5公里。在没有高铁之前,要去南岳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无论是自驾车还是乘普铁都不太方便,有些旅客就会因此打消出行的念头。
总体上来说,旅行市场的规模还是在增加的,而且价格降低会增加旅客的出行次数,比如以目前的价格和时间,周末往返长沙与广州的情况就很常见;而以前一到周末,航班连全价票都买不到,现在有高铁就不同了,旅客多了一个出行选择,也就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注:上述部分案例及观点来自于“铁道论坛”的各位网友,谨在此表示感谢!
2011/11/5于珠海
相关文章:
高铁客流的来源分析
A380与380A:京沪线上的同途殊归
A380与380A:高端对决的胜负优劣
高铁与民航的旅程比较
5小时,高铁与民航的临界点
一个关于火车运椅子的话题
对高铁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的理解
高铁车辆的那点事儿
“中华之星”的前世今生
1930年代的京沪高铁
传说中的“蓝钢快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