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屡教不改的瞒骗                <span style="position

(2009-07-15 17:12:00)
标签:

杂谈

 

  不知道要教多少遍,才能教会政府适当面对危机事件。
  河南杞县发生了放射源故障,一家企业用于食品辐照处理的放射源无法正常沉入铅井。一个多月以后,故障并未排除,县内居民因传言而不安,当地政府却一直未通报情况。直至7月10日各大网站出现网帖,次日有媒体报道杞县传发生放射性泄漏,当地政府才在7月12日召开新闻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并否认有放射性泄漏发生。
  根据通报的情况,故障发生在6月7日,6月14日故障未能排除,引发放射源室内货物自燃,被注水扑灭。截至新闻发布会召开,处置方案为用机器人进入室内排除故障,然尚未开始实施,监测结果为放射源仍处安全状态未发生泄漏。
  不知道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要秘而不宣。放射源故障发生,是事故也好,尚未构成事故也好,都该迅速告知社会,坦城的态度才能显示政府的光明。当地政府却对这样一件事情神秘其事,就像心里有鬼。
  一家单位发生了放射源故障,不是一般的单位内部事务,因为放射源故障隐含着公共健康危险,必然引起人们的关心。泄漏了,要告知危险;没有泄漏,要报告安全。总而言之,公共安全处于“有事”状态,你不能装作没有事情一样,搞什么“内紧外松”。
  这样的道理,要讲多少遍呢?信息公开,也已经有法规了。但是杞县放射源故障事件,仍然是“被逼才公开”的。如果没有网帖,如果没有媒体跟进,当地政府还公开不公开信息?不要说“正准备公开”吧,故障发生一个多月了,也没见公开。
  你认为“绝对安全”,所以不公开,首先这不符合信息公开原则,其次你怎么能够保证“绝对安全”,故障就是不正常,就是相对的不安全,否则也不必急着想办法去排除了。你可能觉得在安全和秩序之间,秩序比安全更加重要,所以不公开,那就是说,你认为宁可让人不知不觉地处险,不可让人担心自己的安危。你也不要拿“我自己就睡在厂里”来证明什么,人有不同程度的安全忧虑,不管你睡在哪里,你不能代替别人作决定。
  一个地方发生了事情,“情况太严重”,害怕局面失控,不公开信息;“情况不严重”,觉得处理得了,又不屑于公开信息,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公开的呢?人们又有什么理由相信政府说的“情况不严重”是真实的呢?2005年,吉林的化工厂泄漏,当地政府信誓旦旦没有造成污染,而哈尔滨却因这次泄漏事件而几天停水,这就不只是装聋作哑,而且是制造谎言。这种把很严重的情况说在是“不严重”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的。
  不被逼,就装作没事,这种做法,与其说是“为民安乐”,不如说是侮辱民众。但这种“不逼不公开”的做法,非常多见。幸而有了网络,使“被逼”的事情多起来,使类似吉林化工企业污染松花江还硬说“无污染”的谎言很难存身。然而,一个地方的政府,不被逼就不说实话、不告实情,它在民众中能够有信用吗?难道现在是只要有钱去摆平、有武力去对付,也不管能不能取信于民众了?那么政府与“草头王”又有何区别?
  足以令人绝望的是,无论有多少个愚蠢的例证,不足以避免同样的愚蠢。隐瞒欺骗、装聋作哑,总是会成为一些地方的优先选择。为什么呢?法规上有信息公开条例啊,实践上也有了网络不断曝料了,但社会的基础结构并无变化,民众不过是治理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政府看起来愚不可及,多少个例证都学不会“信息公开”。这里面有一种理性的算计,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对权力来说不公开总是比公开更有利。谁曾会仅仅因为不公开信息而被剥夺过权力,有一个例子吗?如果是民众来决事,我相信权力欺瞒行为一个也不会被放过的。

                                2009-7-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