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医疗的黑幕,不知何日可以揭完。最近一个黑幕是医院向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行贿,以获得更多的病患资源。
《半月谈》的报道说,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沈阳急救中心铁西分中心每向沈阳市第五医院运送一名住院病人,车上医生、护士、司机各可获得100元,在上述时间段内,沈阳五院向沈阳急救铁西分中心工作人员送出贿款41万余元。
医院向急救人员支付贿款,最终要算到病人身上。正常情况下,以我家人使用急救服务的情况看,一般情况下病人使用一次120急救服务大约需要支付费用150元。医院行贿费用,使病人支出的急救费用达到正常情况的300%。医院愿意向120人员行贿,当然是收治住院病人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支出的行贿费用毕竟是小头。
我曾经说,在一些医院的眼中,病人只是会走路的钱币。这个说法,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抨击。沈阳五院向120行贿的事实,我看可以判断病人在医院眼中到底是不是会走路的钱币。当然,硬要抬杠的话,急救车送进来的是不会走路的人,说“会走路的钱币”就不准确,但想想连不能动弹的人都得受到榨取,简直更加令人不能心安。
我知道,现在人们都有浓重的“资源”概念,资源是用来开发的,开发是用来产生利润的。病人是一种资源,学生是一种资源,所以病人和学生也是用来开发和产生利润的。当病人进入医院时,首先不是作为一个需要救治的病人,而是作为一个可供开发的病患资源,救治不过是使“病患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而已,开发病人,就像开发煤矿一样。我想当病人被这样看待时,相当于人的价值受到了一种谋杀。病人的缺少,类似于矿脉的枯竭,于是要找病人,就像找矿一样。享受公费医疗的病人就是优质资源,有更高的开发价值,争夺之下,甚至可以向病人发放回扣,医到多少公费,返还几点给病人个人。重病大病疑难杂症,也是优质资源,公费自费都会竭尽全力的。如此等等。
我很愿意设想沈阳五院对急救机构的行贿,仅仅只是面向铁西分中心一家,不过又不能十分确信他们没有对所有急救机构一视同仁。沈阳五院原院长自辩:“给120送回扣的事,我作为院长有责任。给120劳务费的事是多年来所遗留下来的一个事实,我来五院之前,五院在做,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医院都在做,就如同医药公司给医生好处费、回扣,是一个道理”。又据报道,“近两年,北京、辽宁等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因120舍近求远而导致死亡或抢救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事实足以让人去想象开发病患资源的严重性,120的加入表明所有医疗相关环节全部编入“病患资源开发”的链条。
肯定还会有人说,医院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我或许同意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这无改于病人已成会走路的钱币这样一个判断。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人都正在被被视为会走路的钱币,说起来都是迫不得已,绝不只是医疗领域才是这样。问题是当社会一方面在提倡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人又被看成钱币时,人本主义是否会变成“货币本位主义”呢?
我老是闪过这样的意念:总是讲这也投入不足,那也投入不足,总该会有投入足的地方吧,何不与世界先进水平乃至平均水平比较一下,从投入比例看,到底哪些是足的,哪些是不足的。听到那些自陈“迫不得已”的人,委屈万状,控诉有人“逼良为娼”,我就想那是被谁所迫,由谁在逼,这迫和逼的力量怎么就不能改变,为什么要将一个又一个领域逼迫到把人作为资源来开发的地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