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满意足去殉葬

(2007-05-07 11:37:00)
标签:

杂谈

    那个驾着马车往北跑,想前往楚国的先生,后来怎样了呢,谁也不知道。拿这个故事去劝说魏王不要攻打邯郸的季梁先生,是否实现了他的理想,也没有人交代下文。
    南辕北辙的先生信心百倍,这信心建立在他的“三大优势”上,一是马匹优良,二是粮草充足,三是驾驭技术高超。换成作战术语讲,是兵员能征善战,后勤保障有力,指挥出神入化;换成社会术语讲,乃是人员勤劳智慧,资源充足丰饶,领导坚强有力。有这样强大的优势,不信心百倍是没有道理的。
    唯一的问题,只是方向是否对头了。然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说看来简单,因为楚国在南,明显该往南走。说其实复杂,是因为秉赋特异的人们,不肯与众人一般见识,他相信总有一条特别的道路通向目标,而且认定自己已经找到了这道路,成败只在于能否坚定不移跟他走。
    在这坚强的信心面前,“马良、用多、御者善”,固然只能成为破坏性的因素。然而,倘若不是如此,又怎么能够造成最大的恶果呢?南辕北辙的先生“用心还是好的”,而这良好的用心,到达目标的宏愿,适足以造成灾难,也唯有巨大的灾难,才能稍稍减损他走“特殊道路”时的果敢奔突。
    中国有许多老话,来表达这种“奋勇前行”的异举,如“不撞南墙不回头”,如“不见棺材不落泪”,如“不到黄河心不死”。可见,由秉赋卓异的人物,动用精力强盛的人群和富饶丰足的资源,发誓达目标的宏愿,干经天纬地的大事,而且不搞出不可收拾的局面来决不罢休,这即使不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至少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形。
    我甚至想,哪怕撞上南墙而回头,见了棺材即落泪,到了黄河心即死,倒也未始不是迷途知返的一种实现形式哩。按武汉话讲,这样当然“掉得大”,毕竟也比在南墙上一直撞下去,直到把自己撞死为止要好得多。
    不知有多少道“北墙”可以把南辕北辙的先生撞回头。如果他的脑子够用,知道越接近楚国,应该越多青山绿树,那么当他走过大漠雪原的时候,也许就转头南向了。不过,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他认为大漠雪原正是一种“考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相信楚国就在前面,于是一直走下去。运气好的话,他会遇到爱斯基摩人,如果他知道地是圆球体,就会更加振振有辞地说往北走往南走都一样。不过更加可能的下场,他冻死在了路上,连同那曾经强壮的马,——无辜的马匹死时一定成了皮包骨头。只不知那时他是发出悔恨,还是心胸宽广地说着“奋斗即有牺牲”的伟大话语,至于被他搞死的马匹,他大抵不会伤心,如果伤心的话,也只是伤心于再没有马匹来供他进行南辕北辙的宏伟实践。
    这就又有一项足堪告慰的成就:当他南辕北辙之时,没有一匹马拒绝行动,个个效死。有人会说,人活到这份上,就不算枉活了一辈子,如果有人写出这壮烈的故事,就会成为感慨唏嘘的材料,“南辕北辙固然是有些问题,但那些马儿都跟着他跑,可见这个人具有何等威望和魅力”,文采斐然的先生不免要大写其《南辕北辙颂》,呼唤南辕北辙精神的复归。
    南辕北辙先生是“百折不回”的典范。百折不回,据说是很可贵的品质。然而,倘若要使一个事情老是折来返去,也许首先要考虑方向是否对了头,光是百折不回,说不定就搞成了迷途而不知返。站在马的角度看,南辕北辙先生的百折不回,实在是很残忍的一种态度。谁说马就该为南辕北辙先生的一意孤行殉葬,以成就他百折不回的品质。不过,一匹被驯化得很好的马,往往还会心甘情愿地作殉葬品,就像一个被洗脑了的人跟着“救星”跑,成功成仁都心满意足。他们说,不跟着救星走的人,活着也是白活;跟着救星走,死了比泰山都重。
                                20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转载雕塑作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