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人有了名气,有了地位,很难做到不傲慢.象刘洪波等一批知名的时评家们,杂文家们.思维敏锐,目光犀利,笔下生花,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名气逐渐增大.可悲的是也不可避免地傲慢起来.看看他们关于"茶水发炎"事件的文字,无不从缝隙中透出骨子里的傲慢.他们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可以对事物不求甚解而妄加评论妄加断言!可惜呀,虚假掩盖不了真象,名气医治不了"硬伤",你们的链子掉到家了!
前几日我已写了<与报人较真>列举了几例.今天只说刘洪波.他的傲慢与偏见已登峰造极.我总是在想:难道名气大了就可以信口开河吗?就不顾及一点社会责任感了吗?你先生可不象我们之类网民,说什么无所谓,没人在意.你可是公众人物,我们对你挺当回事的!你怎么能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呢?为什么有时说话象没过脑子?
且看他是如何"傲慢与偏见"的:
先说他的第一篇<病人是会走路的钱币>.看了标题和内容,无非是给人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医院是想方设法掏空病人口袋的吸血鬼!可惜的是,你满篇没一点实实在在的客观依据!或因无知,或道听途说,全是凭空妄加评说!
你外伤时,只要医生要求你缝合,肯定是有伤及全层皮肤的伤口,如果伤口小,也可不缝,但愈合后伤疤会稍大些.你不要求缝,医生就没缝,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如果是一讲究的少女,不给她缝,疤痕大了,岂不又说医生不负责任?"多余"不多余你说了算?你是谁?
关于放支架的事.常识:凡人体内的植入体,就象家用电器,有国产有进口,品质有别,价位不一,有时价位相差甚远,医生根据情况推介,患者根据情况选择.就这么简单.病人病情不一,很多时候在手术中会临时做出一些决定.凡超出术前预计范围,先告知病人家属,征求意见.这一点也不奇怪.病人不明白,尽可以质询:两万元都干什么了,收得合不合理,这才是事情的关键嘛!你先生只点出个现象,也不问问前因后果,能说明医院什么问题呢?多花两万元,说不定救了他一条命呢!
"茶水发炎"是非之争太多了,包括你举的"性病"例子.其本质是记者谎报主观"尿痛"等症状,必陷医生误诊误治于不义.什么是"主观症状"先生该知道吧?医生无法查知而病人确实有的症状!如头晕,麻木,一切疼痛,返酸,心慌心悸.你要说你"尿痛",检查都正常我也会给你开药,总不能看着你"痛"而不顾吧?
最后让你说对了:没病你跑医院看什么?你也说过单位体检的事,要证实你的想法,你完全可以调查你们单位参加体检的全部人员,有多少人被医生拉着非挣他的钱,特别是没查出病的人中,找出一例医生非说他有病,然后挣他的钱.这样的证明该多有力呀!
你想说明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对医院整个行业的非常严重的贬损,你要证明你的观点,应当用令人服的事实说话,而你却用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用这样不足为证的事例,极为草率地只显示自己的笔力,实质是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
你的第二篇文章更彰显你的傲慢与偏见已经登峰造极:<为仪器平反是不够的>.我真不想多说了,只引用你几句毫道理的话简单评说
看看你毫无道理的指责,出自你口简直难以置信:"但仪器正常能说明什么呢,仪器检测了就开药,还要医生做什么?诊断全靠仪器,正是医院的病。"你已经傲慢到连人家应辩的文章都不读了,连医生看病过程的基本常识都不学了,连争论的突出交点问题都不搞清楚,就这样毫无道理地质问!为什么说你无理,地球人都知道,我还不教你了,自己学去吧!
再看看你傲慢无比的言论:"我不知卫生部组织去研究的专家,到底是什么专家,传播学专家,还是医学专家?如果是传播学专家,怎么会说出“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这么别扭的话,如果是医学专家,又怎么能够以“专家”身份来对“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发言?"
2007-04-20 10:19
小答:
我的那次外伤经历,不足挂齿,没有按要求缝针,也没留下疤痕,虽然可能经不住显微镜的考验,虽然我并不在意有没有疤痕。
放支架的事情,手术台上5万变7万,道理何在,我仍未明白。5万已是进口支架了,而且据说可以预防支架周围成为一个堵点。7万的有何功能,我不明白。不过,“多花两万元,说不定救了他一条命呢”,看来还得感谢医院了,只是也“说不定”。支架这个玩艺之所以贵到如此地步,本身就是中国大陆特色。我看过报道,在香港,价格不到大陆价格的一半。问那些到香港去生孩子取香港身份的人,除开生活开销和给中介的钱,医院费用比大陆是高是低罢。
说到有没有人没病让医院给治了,这真是令人为难。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弟弟有公费医疗,被几家医院抢着去看病,说看病有回扣,花费若干,还回几个点。这当然也是有病的情况。
有一朋友的小孩,感到有些无力,医院说是心肌炎住院,住了几天后问何时出院,医院说不可预知,要安心治。朋友还有些头脸,问到卫生局,请帮忙问问到底何时可以出院,医院答,现在就可以出院了。于是结账出院了事,医院损失了几天的治疗收入。这算不算无病乱治的情况,我说不准。
又有一朋友一家闻名全省的医院体检中发现肺部有毛病,被诊断为结核。既然是结核,就上结核病防治院吧,人家也不怀疑,就当结核治了,几个月后顺利出院,花费当然不少(我仿佛有印象,结核病应当是免费治疗的)。今年在一次例行复查中,结核病院说问题严重,恐怕是癌。于是又到闻名全省的医院去治,医院水平真高,马上痛斥前一家医院不排除癌症就治结核,说已错过手术时机,制定一治疗方案,一年约需30万元,乃是吃一种“进口特效药”(我一听就感到无耻),一天一颗,价格800多元,辅以打针,一天要1000多元。春节前开始治,2个多月后,费用已花去了10多万(不知怎样的花的),又说还是要手术,同时吃“进口特效药”。可以预计,手术一定会成功的。
简单地说,越是医学上无法,越是医院的发财机会。“治疗方案”差不多就像装修房子,看的是你能够出多少钱,最后要让你倾家荡产。钱榨干了,人也死了,生存质量也不见得高到哪里去。
你上了医院,治疗之前总会被问到“自费还是公费”,奉劝大家一定要说自己穷得要死,而且自费,那对减少费用大有益。
我毫不犹豫地对“医院整个行业”实行“非常严重的贬损”。中国的“医院整个行业”配得上这种贬损。
“医院整个行业”是有问题的,其中可能有个别是好的,但代表不了行业形象。医疗何以至此,当然有复杂的原因,因为医院并不是惟一“整个行业”出问题的所在,只不过是相对而言,问题更严重而已。医疗、教育成为公众愤怒的集聚点,并不冤枉。
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事实来的,我想不必发起一个征集事实的活动了。
借你一句话,对“医院整个行业”的情况,“我不再多评说了,还用评说吗?”
刘洪波 2007.4.20
最后答复:
就事论事,记者自诉症状,要求尿检,这是正常的。记者意在检验医院的诊疗,医院相信患者的自诉,都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因为茶水发炎,才有后续事件。关键问题还在于茶水是否可能检查出发炎。卫生部说茶水完全可能发炎,一般人认为茶水不可能发炎,分歧于是产生。茶水真的可能发炎吗,发什么炎,同样的茶水怎么检出了不同的表征为发炎的成分,这些问题,卫生部的解答并不令人信服,至少是科普还不到位吧。
这位送检茶水的记者的职业道德有没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记者是否可以通过假称有病去检验医院诊疗过程。一个人假称有某些症状,如果送检茶水没有检出白细胞、红细胞,医院应该能够辨别是否自诉不实,但问题是茶水中检测出来了,药方也开出来了。新闻学不反对记者以特定方式获得需要的事实。例如记者本非长途运输户,但可以装作自己的长途运输户,看一个长途运输户可能遇到哪些麻烦,是否被乱收费。这里,记者把自己装成病人,自然要诉说症状,去验尿。这在学术上容有争议,有人说记者绝对不可以伪装身份采访,不可暗访,只能记录,不可以作任何影响事件的事情。也有人认为记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真实的材料。我倾向于认为这没有职业道德问题。
如果茶水不应该检出白细胞、红细胞,那么医院的检测就有问题。如果茶水可能检出红细胞、白细胞,那么医院检测和医生开药都没有问题。只是,问题还是那一个,茶水真的可能检出红细胞、白细胞吗?不要卫生部来检测,由第三方来做吧。
即使第三方检测,证明茶水不可能发炎,那么有道德问题的,就不仅包括医院,还要包括卫生部;如果仍然证明茶水可能发炎,那么这件事不能作为证明医院和卫生部道德问题的材料,而是检测技术应该改进。所有这些,都与记者的道德没什么关系。
医患双方,是医肥患伤,而非两败俱伤。说医肥患伤,是基于具体的损害而言;说两败俱伤,是基于医生形象受损,患者健康和财产受损。如同我们说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因为加害者损失了人格的完美,但终究而言,加害便是加害,受害便是受害,不能以“都是受害者”带过。
就茶水事件问题,恕不再复。
2007.4.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