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提倡“觉悟”,现在已不太听到了。本义上说,觉悟表示人对自己和世界有了透彻的理解,但不知怎样,这个词就变成了能够舍弃自我而积极配合各种各样的动作,好像人一觉悟就必须“无我”一般。按那时候的一般看法,觉悟使人先进,不觉悟使人落后。我听到的最感人话语之一,是“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当然,这感人的话,只能由领导来讲,也只配领导来讲,才显得正确,有境界。一个群众,要认为“只有落后的领导”,不只是意思上很奇怪,体例上就不成样子。有一门学问叫社会语言学,我想汉语中一些话要由领导说,一些话只能群众说,这可以算是一种“社会语法”,它在社会学意义上规定了词语的某些搭配,也规定了话语与人之间的配合方式。
类似的话语还有“人民万岁”、“同志们好”等等。固然,人民必然可以万岁,同志们也不能不好,但你在大庭广众之间挥动双手,喊喊“人民万岁”、“同志们好”试试,我保准很多人在心里给你下精神疾病诊断书。
最近听到的一个感人话,是说“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不讲道理的领导”,不少人大叫其好。大致上,我认为它与“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具有句型上的同构性,意思上似乎也差不太多,因而感人的程度也是相当的。同样的是,这话也是要由领导来讲的,群众自己不可以拿“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来说事。
感动归感动,道理又未必通。讲道理或者不讲道理,说的是思想、语言或者行为是否合乎逻辑,是否符合公认的准则。领导还是群众,则是一种身份划分。我想,讲不讲道理,与身份原本没有关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讲道理的现象,既会发生在领导中间,也会发生在群众中间。只不过权力不仅导致腐败,而且容易使人横蛮,领导的权力一大,能够不讲道理的机会就会多起来,这不是身份带来的,而是拥有绝对的权力使然。但领导容易不讲道理,也不必以“群众都讲理”来反衬。
说“只有不讲道理的领导”,可能有利于培养领导的“群众观点”,因而不能说没有针对性。但如果领导继续拥有绝对权力,命令一下,“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想,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有“群众观点”,效果基本可以接近于零,感人话也就仅仅只能让人热泪盈眶罢了,口惠而实不至是难免的。
我想,一个社会中,存在着依身份而划定的语言规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没有落后的群众”也好,“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也好,逻辑上并不成立,也并不能作为群众来认识领导与群众关系的依据,那么它就只是一种领导语言,一种感动人的艺术,而不是一种可以实施的社会认知。
更重要的,我对领导、群众这种人群划分法是否合理很有疑惑。当一个人被说成“一个群众”时,我会觉得很别扭,一个就是一个,怎么成了“众”呢?而且每当见人说到领导、群众,我就会想到一幅牧人驱羊的画面,浑不似现代社会的平等关系图。我想,现代社会需要有人、公民、市民、官员、公务员等概念,而并不需要领导、群众。“领导”是正确的、先进的、有权力和威势的,因而对群众就要教育、训导、引领、要求。领导、群众的划分及其层层布置,本身代表着一种以上驭下的社会管控思维。
现代社会运行在社会自治、权利平等、主权在民的基础上,官员的权力来自公民,提要求的事情是公民做的,官员去办就是了。有此,则不必感人的话语,社会运行基本正常。
2007-4-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