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旅游局的腐败观

(2006-09-14 07:19:00)
标签:

杂谈

  审计署公布42部门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众多中央国家机关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赫然在目,其中有些部委是再次发生同样违规问题,有人仿照某种说法,称之为“二进宫”。说到对某件违法违纪行为从宽发落,人们往往说“念其初犯,而且态度很好”,我就不知像国资委、体育总局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再次被审计发现,将会怎样处置了。
  与去年一样,被审计发现了问题的部委,都在认真回复与整改,但正所谓“年复一年”,明年审计,今年已经有过的问题还会在中国的最高部委机关里再被发现,这是一点都不用怀疑的,好像每一样毛病都可以被每个部委机关来“初犯”一次,这就是发明了“举一反三”这样一个成语的国家的现实。而且,明年是不是就不会有同样的部委被发现了今年已经出现过的问题,把事情搞到“屡犯不改”的地步,也不能令人放心。
  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会反复出现,是该赞叹审计署工作有成果,还是该说审计结果其实没什么威力呢?或者两者都有之吧。审计部门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前不久某地发现有审计人员被请去喝酒喝得永垂不朽了,使得“谁来审计审计部门”之类的疑问变得很有先见之明。不过,问题不会因审计报告的发布而改变,又表明审计报告其实顶不了什么事。
  一个现成的例子,是国家旅游局。审计报告说,国家旅游局指定所属企业统一采购和销售导游人员IC卡管理系统的机器设备,所属企业从中获利688.42万元,同时年度结余资金未按规定纳入下一年度预算安排。国家旅游局说,已经作出整改决定,审计中发现的“只是简单的计算问题,没有腐败行为”。
  我就不知道,既然只是一个计算问题,就是说属于“口径”不同而出现的差错,那么旅游局定下整改措施,“对未纳入预算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资金,拟在编制2007年度部门预算时优先安排使用”,“对下属单位的不当得利,拟在该单位办理完公司年检后收回”,岂不是多此一举?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计算问题,只须更正一下数据就成嘛。
  “只是计算问题”,何其轻简的一个回答,这是化解问题的托词,也表明了审计结果的无足轻重。在中国,只要说话的人有足够份量,“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有谁敢说“只是小问题”,而没有份量的话,再大的事也可以“只是小事”。这就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关于事情大小的辩证法。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被说成“只是计算问题”,辩证认识的结果,反映了审计报告的真实份量。
  旅游总局说,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没有腐败行为”。一个政府机构,指定所管理的行业内各企业统一采购某种商品,并且从中获得利益,另外,其年度结余资金不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如果这不算腐败行为,那么按照外交词令,我只能说对人们在腐败行为的定义上所存在的差异感到遗憾。
  我理解,腐败就是不正当地使用权力,或者说利用公共权力谋取非公共利益或使其公共权力的权威性受到影响的行为,那么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审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都是腐败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公共权力的不正当使用,这种使用导致相关部委的信誉受到影响。而旅游总局明确地说“没有腐败行为”,大概在其概念中,一个事情只要没有人被捉到牢里去,都不能算腐败。
  可以说,审计报告中列举的每一个问题,在世界很多地方会被视为很大的丑闻,而在我们这里,出现了这些问题的部委却大言不惭地说“没有腐败行为”,简慢之状,跃然其表。这让我不由想起陈凯歌说过的那句名言来,陈的那个名言用在他所愤慨的“馒头事件”上并不妥当,但用在这里,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严格地说,我们这里缺少的不是腐败行为,而是缺乏把腐败视为腐败的理解能力,不是缺乏丑闻,而是缺乏耻感。“上头是好的,都是下面这些人搞坏了”,以前很多人这样说,现在已经不太听到了。为什么呢,审计报告可资说明,既然某些中央部委都在违规违纪,各谋利益,人们还能相信哪个“上头”呢?以前人们以为不好的事情都是下头作乱,现在人们知道这也许只是上行下效罢了。
                                2006-9-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