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雨过天晴,车辆驶过自由大桥,天海茫茫间,向往已久的浪漫之城威尼斯就在眼前了。
记得在小学时,读过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文中提到圣马克方场(即圣马可广场)、圣马克堂(即圣马可教堂),提到了刚朵拉小船(即贡多拉小船),还提到了著名的黄金大运河。朱自清还把圣马可广场旁的公爵府称作“爵爷府”、把新、旧行政官邸称作“新衙门、老衙门”,朱自清笔下这些中国化的名称给儿时的记忆留下了很多遐想。特别是朱自清先生还提到了意大利的歌女,说她们“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当时不知道“酽酽的歌喉”是啥样子,更不知道“酽歌”怎能感染得夜色也成了“玫瑰红”,于是又对威尼斯多了些许遐思和猜想,多了些许忘情的神往。时隔多年,终于到了威尼斯。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我们从奥地利进入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山,第一个到达的意大利著名城市就是威尼斯。有人说,没有来威尼斯就不算来过意大利,而我进入意大利就一脚就踏入了这最该去的地方。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相传,威尼斯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四五三年。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共和国达到了顶峰时,他们的舰队从地中海各地运来了珍宝和财富,然而正当他们最富有的时候,其内部出现分裂导致政治制度和皇权迅速崩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致命的内耗。曾经的富庶引来了周边族群的觊觎,共和国的疆土和臣民不断受到匈奴王阿提拉和伦巴德等蛮族骚扰,一部分罗马城的难民选择在威尼斯这片滩涂和河道的中间临时避难。这里有低洼滩涂,有错综复杂的河网,随着海水涨落,陆地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海水淹没,外来的蛮族和海盗很难来到这里,便于藏身。最初罗马城人只是将这里作为临时避难所,匪患结束后就离开。但之后,日耳曼人废黜了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奥古斯都,造成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乱。罗马城人口大量流散,加上附近地区的农民、渔民也为逃避嗜血蛮族的攻击来此定居,逐渐形成了威尼斯城。可以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直接促成了威尼斯的兴起。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历史上,人类区域性文明的产生和兴起,往往来自于忧患意识,而忧患意识的产生也一定要有就有文明和财富的参照和对比。早期定居威尼斯的罗马人,很多都非等闲之辈,他们不仅世世代代收到罗马文明的濡染,还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财富无法传世久远,很快就会用完,但早期的威尼斯人在战乱中养成追求财富的基因却一代代传下去,因此在当时威尼斯是财富欲最旺盛的地方。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刻画了这群人的众生相,尽管我们不能用莎士比亚的文学逻辑去认识威尼斯人,但威尼斯人的勤勉、精明和对财富的追求奠定了威尼斯后来的辉煌。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百年后,威尼斯出现了第一任总督,建立威尼斯共和国,初期属于东罗马帝国,公元十世纪末获得了独立地位。独立后的威尼斯,借与拜占庭帝国通商许可之机吞并了其大量土地,再借十字军东征之机,巩固了自己地中海强国地位。之后威尼斯又通过四次对外战争击败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热那亚共和国,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威尼斯人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与生俱来的政治敏感度和经营意识,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将威尼斯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城市,成为了最著名的集商贸、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过去的威尼斯是避难的荒凉之地,威尼斯人的勤勉、精明和对物质的追求在中世纪却当属世界之最,或许正因如此,威尼斯曾经辉煌,曾经物欲横流,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与中亚、东亚的陆路贸易。从公元十五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凭借地图学和罗盘技术,开启一条新的海上抵达东方的航路,新航路改变了当时世界经济格局,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威尼斯衰落。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上世纪八十年代,“威尼斯及其泻湖”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当时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是这样评价的:“始建于五世纪的威尼斯,由118个小岛组成,十世纪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整个威尼斯城就是一幅非凡的杰作,即便是城中最不起眼的建筑也可能是出自诸如提香、乔尔乔捏、维罗内塞等世界艺术大师之手”。的确,威尼斯给我们留下很多可供凭吊和仰望的遗存。有人说,“威尼斯因水而美”,但我觉得水仅仅是威尼斯的重要元素之一,与之密不可分的另一个更重要元素应该是城市建筑。水烘托了建筑的氛围,同时建筑也给这片泻湖上散碎的小岛带来了令人可以感知的文化气息和精神皈依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共生共融,在威尼斯的体现就是水岸、陆地、多样的拱桥,还有广场、市政厅大楼、教堂、雕塑和狭窄街巷中的普通住宅。这些都是我们对威尼斯自然和文化的感知元素,当我们走过水岸穿过广场,再融入到狭窄的街巷中时,意象中的感受就像是在慢慢展开一幅机理分明、含蓄而又变幻的画卷。
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大船、小船、快艇、贡多拉等构成了威尼斯的交通交通工具。乘坐快艇穿行于黄金大运河上,雨后的威尼斯光影流苏,色彩艳丽。黄金大运河如同我们北京的长安街,而密如蛛网、四通八达的水道则如同小巷、胡同。在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是贡多拉小船,造型奇特、装饰精美、做工精巧,号称是“水上的奔驰车”。据说贡多拉船夫都是世代相传,不仅收入高还是当地极受尊敬的职业。坐在小船上穿行在威尼斯狭窄的水道中,可以近距离接触到两岸建筑,可以触摸刻满了岁月变迁的斑驳墙壁,可以欣赏到船夫们优雅的划船仪态,当船夫高兴时还可以听到他们亮出洪亮的嗓音唱出一段意大利风情歌剧。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威尼斯是国际化旅游都市,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熙攘纷繁,他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可以坐在圣马可广场旁点一杯咖啡,静静地看眼前走过的人流,看天空飞翔的海鸥;也可以悠然、随性地穿行于城市的小巷中,欣赏鳞次栉比的小店中售卖旅游纪念品和品尝各色美食;可以站在海岸边欣赏这个城市优美的轮廓线,与中世纪的工匠们共同探讨城市的建筑艺术;还可以站在叹息桥下,遥望着那些精美的花格窗感知当时走过的犯人们落寞与绝望;当然,在威尼斯最值得流连和驻足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小桥,走到桥上一定要停下来,看看两侧韵味别具的风景,看看从桥下划过的小船,要知道你是船上人们的风景,而船上的人也是你的风景。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 [转载]威尼斯:水多,人更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来到威尼斯,脚步匆匆;离开威尼斯,也脚步匆匆。
结束威尼斯短暂的游览,如梦、如幻般的记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车辆驶出自由大桥,在回望之中威尼斯城渐渐远去。我想,除却千年历史留下的铅华,除却传说中的战争、逃亡、逐利、以及浪漫和玫瑰红的歌喉,威尼斯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的还是:
水多,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