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正其人其书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 |
按:邹正于今年正月十六辞世,享年61岁。这是我写过关于他的书法的评论,转发,以此悼念诗人、书法家邹正先生。
邹正在当代书坛极其独特。他没有机会按部就班完成某一项学业,而是匍匐在中国的大地,以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艺术之梦。
由于忝列“燕山书谭”的雅集,与邹正的沟通多起来了。每每闲谈,都会被他的经历所打动,我就直言:你何不写小说呢。这样的经历,如果是小说家所有,必然会变成“财富”的。而眼下的邹正是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邹正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某乡村。不管我们如何诗情画意地描绘中国乡村,然,中国乡村毕竟是贫穷的、落后的,与所谓的“上流社会”风马牛不相及。然,就是这种风马牛不相及,却锻造出中国的民族性格——坚韧、勇敢,忍耐,顽强,智慧、善良。这样的民族性格奇迹般勾勒出中国的政治蓝图,许多农家子弟,以其巨大的生命能量,极大超越了自己,导演了中国政治王朝的更迭。邹正也有这种气质,比如,他从不隐瞒自己的乡土背景。提及在湖南、湖北乡村的流浪,他总是乐呵呵地描述那些精彩的细节:遭遇贵人、雪中送炭、初恋、卖字等等。邹正陈述的时候,我就看着他——清癯的脸颊透露着生命的光泽,虽然人到中年,坚实的脚步丈量着奋发有为的岁月,没有叹息,欢笑中是对未来的极度乐观。
对邹正的过去,我只能依靠想象回味。现在我看到的邹正正以一支健笔挥写着激扬文字,创办了得一书画院,团结同道笑傲江湖,对当今书坛焦点热点评头论足,气势如虹。
邹正的行草书一如他的经历和性格,丰富而劲健。如果我们做一点分析,不难看出,邹正之笔碑意洒脱豪纵。书法的美学风格被学人规划成碑帖之别。北人尚碑,南人喜帖,似乎是不争的事实。邹正乃楚人,血液里裹藏着生命的粗犷,从一开始,他就被北碑吸引陶醉。刀锋落处,凸显生命的渴望,那一道道粗粝的线条,铺展了岁月的沧桑,起落开张,地动山摇。
多像一出戏的开场锣鼓,铿锵之间,便锻造了一个乡村少年的审美理想。
对于自己的书法,邹正如此阐述:“我把碑帖的厚重质朴美和刚柔力量美推为主旋律。追求古人的足迹来开拓自我之路,探索古人之奥理来创造自我之精神。我的书法创作是在虚静、超逸自然中产生气韵流动的笔墨运动,在畅欢的精神境界里追求宇宙的生命,厚重质朴的点画是生命的躯体手足,阳刚苍劲的线条是生命的精神旋律,疾涩枯湿的笔墨是生命的体魄运动,聚散疏密的结构是生命的情感语言的网络。”
在得一书画院,常常被邹正的书法迷住。邹正用笔老辣,中锋与偏锋的结合,使线条形成了不可征服的力量,它沿着邹正的情绪,邹正的经历,邹正的精神,步入一个迷人的艺术世界。这是邹正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是邹正对自我的文化观照。
有时,我难以理解邹正笔下纠结成的动态的线条。偶尔如莽蛇跃动,偶尔似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句)舒展流畅。与其交谈,在他起伏的情绪里,突然悟出,邹正作书有一种情绪化的导向,那变化莫测的线条,恰似他内心的反映。
把生命做砚,以情感当墨,邹正的书法自然焕发出一种活力。它颠覆了伪文人的阴郁,嘲弄了技巧论者的乖张,扫荡了横向取法的轻滑。邹正曾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面对的是对现代文化的构建。历代的古典建筑、唐诗宋词、文学艺术都达到了难以复现的光辉顶点;历代书法大家已将书法艺术创造性地完善到了不可企及的高峰,后人再也难以逾越。既然历史已把现代书法艺术的文化定位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承载历史文化,继承传统;如何在继承与发展的观念上释放想象力,开启创造力。‘原点出发’,是我们构建现代人的民族文化灵魂的精神动力。”
被书法批评界关注的“燕山书谭”已经进行8次雅集了,与会人员就当前书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民主式、专业化的漫谈,讨论纪要在《中国书画报》刊发后反响强烈。邹正是“燕山书谭雅集”的发起人,是《中国书画报》“书法批评热点观察” 的学术主持人。他认真选定讨论的题材,对日趋板结的书法批评领域浇灌了一股清水。“燕山书谭”雅集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尽管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认识存在着差距,但,这一差距是理论性的,是平等的,是能够讨论的。
“燕山书谭”雅集活跃了当代书法批评,也让我有机会了解到邹正的价值观念。在数次的讨论中,他一再强调自己的“草根”出身,他说“草根”具有生命活力,“草根”是自强不息的象征,“草根”是大地的希望。另外,他坚持“澄心定气方能吐纳珠玉之声,宁静致远方能济事明理之道,努力学习古人,贵乎学道,学贵渊源,问贵精深,思贵有方向。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艺术价值取向。具有博大的胸怀的气度,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把古代和未来的时空贯穿起来,把天地人和精气神连接起来,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格局。”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30多年前,邹正唱着这样的歌,告别家乡,走向自己选定的人生之路上。轻盈的步履,袅袅的仙气,宛如道家寻踪,自然产生神秘迷离之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