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崖在说

(2012-12-01 23:46:25)
标签:

神情

我愿意

告诉我

字迹

锋芒

杂谈

摩崖在说

 

 

(按:2012年12月1日《北京晚报》“墨缘·古墨今语”专栏 

 

远古的时候,一个人看到一片迷人的山水,情随景动,就想把自己的感受留下来。他选择平整的山崖,把心中想好的字写在山崖上,如果写不好,还会请来文人书写,然后请刻工一斧斧刻凿。

这个人是诗人,是军人,是布衣,更多的是官员,甚至是帝王。有趣的是,不管是什么角色,都愿意把自己面对山水的激动一刻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在时光的走廊里,看见他们刻在山崖上的字。有时字少,有时字多,有时抒发感情,有时歌功颂德。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源于宗教。不知何人何年何日刻于泰山。但我们清楚,选择绝妙风景书刻佛经,当然会有悠远的寄托,忠诚的祈祷。在大千世界,我们觉得渺小,甚至不敢在石崖上落下书刻的日期和人名。风度翩翩的古人,不经意的谦逊,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矮小和佛界的无边。被后人推断为书刻于北齐年间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曾被自然的伟力,藏匿于泉水的深处,一躲就是一千年。是什么人再度发现,是什么人意外重逢,没有人告诉我。然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回到人世,是佛祖的告诫,是高僧的作则,这沉重的转身,逼迫我们思考。人生啊,价值啊,信仰啊,何谓我们的归途。

今年夏天,我访铁山摩崖。我沿着陡峭的山坡,近距离欣赏北周时期中国人写的古朴的汉字。这是一位名叫安道壹写的。据说安道壹是僧人,只是典籍中没有他的蛛丝马迹,他在山崖上写满了字,仅署名“安道壹”,其余一无所有。我在铁山摩崖的边缘行走,我寻找安道壹的脚印,我猜想安道壹的身高胖瘦,也猜想他写字的姿态,读书的神情。我顽强地想,也无法把安道壹的形象固定下来。甚至怀疑,安道壹是否存在,安道壹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安道壹是人,还是神。摩崖是中国书法的道场,朦胧而凄迷,清晰也魔幻,在长长的时间里,设置了一个悬念,又一个悬念,诱惑我们,陶醉我们。

我买了一张文字拓片。斑驳的纸上是沧桑的字迹,据说是安道壹写的。我不敢断定是不是安道壹写的,我只是觉得摩崖刻石的字,很有份量。李斯的《泰山刻石》还有《西峡颂》、《封龙山颂》都是我学习隶书的选择。

摩崖显得严肃。也许中国人喜欢正襟危坐,希望流芳千古,便把自己对理想的寄托,对时代,对现实,对自然的认识,书刻在山崖。名山大川,曲折的甬道,常常会看到意新语俊,字响调圆的文辞凹与山脚、峭壁。“旷怀”展现丰富的内心,“寿”表达对生命的尊重,“顿悟”富含禅机。《石门颂》记官员功德,词语僵硬。但是,那潇洒、飘逸、灵动的隶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隶书、学习隶书的范本。从上个世纪,我临习独特的摩崖隶书,看着漫漶的字迹,手会不由自主抖动起来。我知道,穿越了一千多年岁月的《石门颂》,有时会显示出她本来的锋芒。摩崖隶书,在碑刻隶书和简牍隶书面前不甘示弱。就这样,摩崖的审美力量形成了,她以自己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神秘色彩,让我们匍匐在她的面前,梳理对中国书法的敬仰之情。

书刻摩崖的功力之心也是需要警惕的。好大喜功的帝王,愿意夸大事实,把不着边际的语词刻在名山的显眼处,以求不朽。因此,我对功德摩崖有排斥心理,我总觉得夸夸其谈的背后,有政治的阴谋,也有文化的阴谋。因此我愿意看宗教色彩浓郁的摩崖刻石,愿意看文采斐然的摩崖刻石,更愿意看有故事的摩崖刻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