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何以成了三等奖
(2012-08-17 21:27:47)
标签:
中国展览书法金奖钻石奖杂谈 |
看某书法展的征稿启事,其中的奖励标准颇耐人寻味。展览的最高奖不是被世界公认的金奖,反而是钻石奖,依次是铂金奖、金奖。金本位派生出来的金奖一直是各种奖励的最高选择,没有想到的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金奖却成了三等奖。
书法展览方兴未艾,官方、民间一同登台,形成了书法繁荣的奇特景观。围绕各种各样的书法展览,有识之士发表不同的意见,尤其对一些展览的评选机制,奖励办法,艺术标准,公平指数提出置疑,并拿出一些解决的办法。针对展览的高见,使我受益匪浅,对当代书法展览的种种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金奖何以成了三等奖?问题十分容易回答,又是功利意识在做怪。书法展览收取参评费是行规,而参评费又是书法展览组织者看重的一项收益,当然是多多益善为好。为吸引作者们投稿,书法展览的组织者习惯以巨额奖金为诱饵,以引起大家的投稿兴趣。官方的撒手剑是入会资格,让参加者产生一鸣惊人的梦想。非官方的办法则是以重金为奖励条件,努力使参加者产生中彩的心理。于是就有了钻石奖、铂金奖等等。
任何奖励办法都应该有一个尺度,超越了常规的奖励条件,自然会让我们心生疑窦。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体育竞技活动,始终认同金奖的权威性,使其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蔑视金奖的权威性,或者是以创新为理由,设立一些奇怪的奖励条件,绝对是愚蠢的行为。
对书法展览,我们提出过许许多多的建议,甚至希望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来参与书法展览活动,以体现展览的公平性、竞争性。不错,打破书法展览的垄断性,突破书法展览的一元化格局,使更多的机构参与书法展览的活动,为书法作者提供宽阔的发展平台,无疑是推动书法健康发展的手段。然而,组织书法展览活动,需要遵守书法展览的客观规律。从展览主题,到评委聘约,从作品评奖,到稿费制度的实行,从展厅形式到作品内容,从执行到监督,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机制之中。就拿奖项来说,最高奖只能是金奖,即使不以金、银奖的形式出现,还可分为一、二、三等奖,使奖励制度合理、客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展览多了什么笑话都会出现。我还看到过一个书法展览的评奖设立,金奖高达50个,银奖100个,铜奖300个,所有参展的作品都是优秀奖。奖,泛滥到如此的程度,与奖的本意背道而驰,起到了极大的副作用。从钻石奖、铂金奖的出笼,到奖的泛滥成灾,说明我们的书法展览、尤其是民间举办的书法展览还不成熟。以赢利为目的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把展览办成广大作者满意的展览。收取参展费也无可厚非,但,要对交费者负起责任。
对不同展览的批评,是我们的民主权利。相比较而言,我对民间书法展览更加忧心忡忡。看看这样的奖励,再看看获奖者的数量,似乎是在上演搞笑的滑稽戏。这样的戏不好,仅可证明泡沫化在书法展览中的表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