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艺谋需要补书法这门课

(2010-11-15 21:51:00)
标签:

张艺谋

中国

山楂树之恋

《红高粱》

长春电影制片厂

杂谈

 

    电影《山楂树之恋》让少男少女们流泪了。这是一个很少为爱情流泪的年代,张艺谋——这个电影的帝国主义者,一反《三枪拍案惊奇》的三俗,以惊人的商业嗅觉,盘点着时下的电影市场。于是,我们看到张艺谋煞有介事地讲述真挚的爱情,又在使用古典的方式煽情,无限地缠绵,他知道,只有迷惘的人才舍得掏钱看电影。这一次,张艺谋注定赢了。

    也许我是一个寥寥可数的中年观众。本来对张艺谋没有兴趣了,可是《红高粱》《活着》的诱惑还在,只好继续被诱惑,继续为张艺谋的电影买单。《山楂树之恋》是一个幼稚的童话,乏善可陈。让我不得不说的是电影片头的题字,也就是那五个歪歪扭扭的“山楂树之恋”,依我之见,这五了字可以进入最丑的汉字字典行列。

    这样的字写成了电影的片头,我当然遗憾。但是,最遗憾的还是张艺谋的书法审美水平。如果得不到他的认知,如此粗糙的字迹难以在一部电影中赫然出现。看来,世上没有神话,张艺谋没有神话,他可以在电影界尽领风骚,拍《黄土地》领得最佳摄影奖,演《老井》,折桂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又让他成为中国电影界的大鳄。然而,在电影界一路春风的张艺谋却是书法的“文盲”,所使用的片头字迹,刺伤了我们的眼睛。

    好在许许多多的电影观众也是书法的“文盲”,他们在电影院里看的是电影,而不是书法展览,当然对我的杞人忧天不屑。但是,尽管电影片头不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电影元素”,然而,一部中国人拍的电影,使用具有规范性和审美意义的字体并不为过。比如《山楂树之恋》的片头是二王一系的行书,或者是古朴的汉隶,该有多好。那样的选择,会深化一部爱情片的主题,也会对男女主角的古典精神起到暗示作用。可惜,无古无今、歪歪扭扭的“山楂树之恋”,露出了一部电影的商业破绽。

    过去,我们的电影界对片头字极其重视。曾经在电影生产数量上居于全国首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就有若干位字幕师。于是,我们在他们出品的电影里,常常可以看到书法家书写的片头和演职员表。笔法的精准,字体的疏朗,与电影相映成趣。岁月流逝,我记得看过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也记得那些字幕师——当然也是活跃的书法家:周昔非、姚俊卿、吴自然、金中浩。

    中国电影生产完成了结构性的调整,导演中心制稳如磐石,电影生产的“一言堂”已无异议。但是,电影生产的高度“自由化”,有时也会伤及自身。我建议张艺谋补一补书法这门课,这将对张艺谋未来的电影拍摄有好处。着迷市场的张艺谋可能觉得我可笑,但是,中国书法的确带给他一些好处,奥运会的“手卷”开篇被人乐道,可惜,笑容未敛,奥运会运动员入场式各国标牌上的蹩脚汉字,禁不住让人惊叫起来——张艺谋心中的中国字原来如此。重形式,轻内涵的张艺谋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朔说的好,张艺谋不是大师,而是巨匠。在我对当代影视界有限的常识里,还不曾发现具有成熟书法修养的导演和演员。谢添是趣味书写,凌子风是画家书法,李仁堂、张金玲、唐国强、张铁林等人是名人书法,均达不到中国书法审美的基本要求。本该过气、却没有过气的张艺谋是否染上了书法癖,不得而知,但是,我依旧建议刚到还岁之年的张艺谋不妨认认真真地看几本古人的字帖,提高一下看中国字的眼力,这对他自己没有坏处,对中国电影却有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