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谁该为大学生就业率低来埋单?

(2010-08-05 19:49:42)
标签:

就业

大学生

大学教育

毕业生

自身能力

吴曰炎

五叶草

it

分类: 职场风云D·W

    

 

据有关资料显示: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每年以六、七十万的数量不断增加。

    2002年为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

大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统计如下:
    2002年毕业的145万大学生,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同期降低了5个百分点。据说,到了2002年底又有22万人实现了就业,于是就业率就上升到80%。
    2003年毕业的212万大学生,不幸遭遇“非典”,企业压缩就业指标,学生就业心理受到了创伤,本科院校的就业率达到了70%,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达到了55%。
    2004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1.3%,高职院校毕业生则不到40%。(20%也是不到40%啊!)
    2005年毕业的338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大专生为40%。.
    200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413万!大学生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了!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摘录)

 

    2010届大学生就业率仍然不容乐观,这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困惑,是当初选择步入大学时错了,还是当今社会的用人体系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自身能力不够,我想这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因素,不管是大学,还是个人本身或者是企业之间都必须得为此买单。

 

    首先,至于大学,我们都知道,上大学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有学好能力,将来能在社会中打拼,可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学生的厌学,逃学以及考试作弊等现象比比皆是,不管是小到结课考试还是国家等级考试都会出现不小数目的抄袭,作弊等现象,上课也总是不能人员到齐,在我们抱怨学生的同时是否追究这些现象造成的原因呢?大学教育体制是“自由式”教学,当然,是绝大多数学校,并不是所有学校,“自由式”教学既是将学生平时的课程教育当做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课程,而只有在结课考试的时候教师才会给学员布置教学重点,一般只要记住教学重点就可以通过结课考试,也许大一的时候还会以为会是高中般的应试教育,可经历过一次“自由式”教育,谁还会像个“傻瓜”一样埋头苦读。

    像这种问题并不是存在一个或者两个学校之间,而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大学教育里,在许多大学生中,他们抱以考试“临阵磨枪”的观念,考试只是一个场子,走走就过了,挂科也只是对那些不负责的学生,不负责之处往往就是懒到没有将考卷答满的学生,并不在于你是否答对。而一般人都会过,想拿奖学金的只要将“重点”背熟加之平时的表现稍微积极一点,就没什么大碍。这是我所看到的大学教育制度,在初高中的“临阵磨枪”不是很流行的时候,大学里却比比皆是,每当考试前学校的教室,图书馆总是会挤得满满的,平时却少人问津,有些甚至会大清早起来跑去图书馆排队,真是“客观”。

   

    再说个人,既然选择到大学里面,就是为了学好知识,这里不排除那些继续求学的人,但在大学里堕落的有多少个,相信只要经历过大学的人都会知道,没有升学压力,没有考试压力,没有作业,只有结课考试,并且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上课可以选择去或者不去,活动可以不参加,这给许多人造成了“空余时间”,空余时间基本上都用来谈恋爱或者用来上网,这里也有一批忙碌奔波的人,可他们不是忙碌奔波于自己的学业,而是奔波于各种社团组织,各种活动,这些是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提升了自身能力,可是当你大学毕业,你拿着一纸文凭,当你学的专业和自己在大学里面的历练不相符的时候,你是否还会自豪于自己曾经在大学那么努力,那么鲜明的成为了同学之间的焦点呢?人家要的是相关工作经验,不是工作经验。

    个人之学,要学身外之物,首先就要学好本能,既然选择这个专业,就要把这个专业学好,不说学精,至少要对的起自己的学堂和学费,不说老师教得好,大学是一个锻炼自己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地方,不是每次都被动的等待别人的指示,被动的人注定一辈子帮人干活,所以学习在于主动,不管你学的环境有多恶劣或者有多低速,如果你可以静下心来学习,那么你肯定可以学的很好。而不是整天闲得无聊,上网,玩游戏,谈恋爱,高消费之类的,当你沉迷于学海中,那些都已不再重要了。

 

    对于企业,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高门槛,高学历,高经验的用人条件,只能让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或者是望洋兴叹,相比之下,销售类和服务类行业的低门槛,低学历的用人条件并且不需要专业分类,所以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了销售或者是服务行业,这样出现的许多企业缺人,而许多大学生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极端反差也是就业率越来越低的一大障碍。

    一般用人单位就算会选择应届毕业生,还会在后面加上,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然而在面试的时候自然会有有工作经验的人前往,相比之下,你初出茅庐和人家是熟能生巧,肯定是选择后者,所以销售行业的不断出现新鲜血液是近几年的一大热点,可销售行业的工资低,福利待遇低也给人带来了不少问题,越来越多的销售行业导致“通货膨胀”,很少有几个能做的好的。

    不仅如此,在另一方面,就算大学生进入了相应企业,也会觉得“发展空间不够”,而不断的选择跳槽和换工作,下面是8月2号摘抄的一条职场博文:

    大学生会感到“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这里面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长远人力资源培养计划,由于大多数企业处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生产性的岗位和技术性的岗位需求甚少,招用的就业岗位往往普通性的就业岗位,形成企业用工短期化。

  由于企业缺乏诚信,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再加上没有稳定的社会关系,跳槽离职就会变得很自然、很普遍。特别是,如果每一次跳槽都可能使自己的职级和薪酬有大幅增长,则很难避免青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久而久之,大学生形成对人个发展前途的迷茫。这会形成一种惯性,形成社会不尊重人才,不尊重劳动的局面。给人力资源市场也带来负面的效应:一是企业和劳动者劳动关系不稳定,二是失业率上升。(摘录)

   

    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也会存在“目光短浅”的因素,没有长远的培养计划怎么可以留住人,懂得用人的企业才是好企业,所以一直在推崇“人性化”管理。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根本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式的“熟人关系”,许多当代大学生毕业后苦于找不到工作,而有另一批却不用面试,不用高学历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大企业,拿高薪,这是什么原因呢?着关键是在于可以靠背景,找关系,所谓的“一代富,则世世富”并不是夸夸其谈,贫富两极分化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而这个又该是谁来埋单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