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山西总兵官张爵传

(2015-03-04 04:48:36)
标签:

明代

山西总兵官、署都督佥

张爵传

分类: 邻里史实

【转自】 李利锋“文史天地”                

           明台头路参将、山西总兵官张爵传 (李利锋)

       明万历初年台头路参将张爵,范阳人,工书法,好题刻,为我们抚宁县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今天马山玄真观山门处蓟镇总兵官、左都督、少保戚继光题写的“天马山”三个大字落款“定远戚继光题范阳张爵刻”,无时间记载。

万历七年(1579)孟冬陕西按察副使、《四镇三关志》作者刘效祖撰写的《台头营创建营房记》也是“钦差分守台头营等处地方参将、都指挥佥事范阳张爵”镌刻的,此碑原在台(头)营镇柳各庄,后迁于今县档案局院内。碑文曰:

台头营创建营房记

永平东北七十里为台头营,旧额比伍军三百余人。抚镇岁委材官长部之曰管一方①,则燕河守将也。隆庆改元,北虏逼界岭关,守者不戒,遂使阑入百余里,虔(虏)我人民,□□疚怀。乃议以永平游兵三千改屯兹地,增参将一员,裒界岭、青山二提调属之。守□□墅不足以蓄众,先君惟能②请于诸当事者,辟地为卜筑计,不二载,兴屋舍于□□,以事去,()君③代之。念惟(能)君先事之劳,已居什五,复踵其基,绪而缔构,无中□五骈延如栉生,聚日底繁衍。君期来舍,此君间邀余视营舍,且指点谓余曰:“□(尔)侪虽执经营之役,顾审曲而势,程土物,量事期,实主帅公暨监司使者总擥之。余侪□□门频年经略,首之垣,次城□,再次则营舍也。故谈者谓营舍□□急似矣。”乃不知土□,若召募之众多,背乡井而充壁垒,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奈何不逃徙者日相寻也。□雉无悬殊职,此故耳。然上之有訏谋则下必当只□始之有,今缮则终必贵程,功故□劳焉。君又谓余曰:“兹役不但已也,年来士卒安堵,俨然新丰向孑然一身者,今有□孙矣。以是人日多,舍日不足,将奉当事者檄,更欲增凝度焉。”余曰:“朝廷有道,边境谧宁。及兹时为桑土之计,俾戍卒,林林总总,乐土重迁,毋乃□仗地利。”□(余)诺之。

                                万历七年(1579)岁在己卯孟冬吉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陕西等处提刑按察副使、前奉整饬固原靖虏等处兵备兼理粮饷都人刘效祖*

         (钦)差分守台头营等处地方参将、都指挥佥事、范阳张爵(镌)

     

       今大新寨镇梁家湾村东峪香山之南河西岸边有一长条形巨石,上有万历八年十月张爵所镌刻“香山纪寿”等文字,是蓟镇总兵官戚继光率领福建福清大儒、《燕史》、《永平志》、《卢龙塞略》撰稿人郭造卿和永平游击李逢时、台头路参将张爵巡阅梁家湾东峪重要关隘---中桑堡,正赶上少保戚继光52岁生日,众将于此为其祝寿,刻文以记之。香山纪寿石长7.1米,宽3.2米,高2米。

 

      其文曰:

     “香山纪寿,台头守张爵镌,万历庚辰十月朔日,少保戚公初度之辰焉,东征至台头,闽中郭造卿称觞,因游击李逢时当此而品“山川可与少保争奇,少保当与山川敌寿也”。   

                                                                                                          戏下俞弢书。

 

       此石至今保持完好,清晰可辨。戏下,麾下、部下。戏,通“麾”,大将之旗,音读huī,不读xì。原《永平府志》、《抚宁县志》所载“为(為)”字为手写体“焉”字之误也。

     张爵,何许人也?《明史》无记载,惟万历四年刘效祖《四镇三关志》、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明谈迁《国榷》和蓟镇长城碑刻中有零星记载。

      关于张爵籍贯,摩崖石刻张爵自己都说是“范阳”人,范阳为北京、涿州一带;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一说是蓟州人,一说是遵化人;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说是“忠义中卫”人。忠义中卫,永乐元年(1403)置于遵化县,说明张爵是遵化人。

      隆庆五年季春,北京延庆“化字西五号台题名记”写着“总督军门中军官、原任参将涞阳张爵”。

      据隆庆五年仲秋迁安县白羊峪神威楼西段城墙内侧碑记载为“军门中军原任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滦州张爵”。

据创建于万历元年九月的石门路大毛山断虏台记为“原任参将张爵”。

       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张爵,万历元年任燕河路参将,万历四年至八年任建昌路参将(因驻扎抚宁县台头营故称台头守)。明末谈迁《国榷》记载,万历十一年六月,张爵以蓟镇中路副总兵署都督佥事(升)保定总兵官。万历十二年九月移镇山西。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军政考察罢官*。

万历八年张爵升任蓟镇中路副总兵,离抚宁较远。据此,说明戚继光“天马山”三个大字是万历四年至八年由张爵镌刻到摩崖上的。

据北京门头沟区柏山寺后万柏山腰有一山洞---菩萨洞,“大明保定总兵都督范阳张爵”于万历十一年(1583)九月书写“仙人洞”,汉白玉石额,现在保存完好。

最近我在查找明山海关参将吴惟忠史料时,发现万历中张爵曾以副总兵参加明军、朝鲜军队与日军展开的平壤之战。

       万历二十年四月,日本关白(摄政大臣)丰臣秀吉命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率兵进犯中国属国朝鲜,由釜山登陆,五月占领王京汉城及平壤等地。应朝鲜国王李昖之请,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提督李如松率领明军围困平壤,令游击吴惟忠部佯攻城北牡丹峰,副总兵祖承训部乔装朝军,与朝军李镒部助攻城南含球门,副总兵杨元、李如柏部主攻城西门,参将李宁、查大受潜伏大同江以东,副总兵张爵、佟养正屯兵城西听遣。初七日晨,吴惟忠率先向牡丹峰发起攻击。是夜,李如柏部击退袭营日军。八日黎明,联军开始总攻,李如松临阵指挥攻击城南,祖承训乃令将士卸装,露出明军衣甲,日军大惊,迅速从城西调兵堵击。小西门杨元部和大西门李如柏部乘机发炮,并多路攀垣登城,与日军厮杀。联军激战至中午,三面破城。日军退守内城,乘夜履冰过大同江东逃。初九凌晨,又遭联军伏击,大败,残兵遁走龙山。

       朝鲜平壤之战后,张爵无载,说明此后张爵辞官归里。卒年不详。

 

濡霖附注

       1、张爵籍贯的几种表述:A、范阳,概以张氏郡望属之;B、涞阳,涞水县,亦属张氏郡望“范阳”异称;C、忠义中卫,明永乐起卫治于遵化(今遵化市),张爵军籍世职属该卫;D、滦州,张爵家居地或祖居。

       2、白羊峪碑刻:隆庆五年仲秋迁安县白羊峪神威楼西段城墙内侧碑落款署名中“军门中军、原任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滦州张爵”,交代了张爵现职、原职、武职署衔(三品)。

     3、“(张爵,)万历十二年九月移镇山西。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军政考察罢官”之说。查明代相关史料,有“万历十三年十月庚午 ,升山西总兵官、署都督佥事张爵佥书后军都督府事;敕宣府副总兵、署都指挥佥事李迎恩以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山西”之记载,反映出:万历十三年,张爵自“山西总兵官、署都督佥事”而曾明“”为“佥书后军都督府事”(即使“暗降”),但笼统作“考察罢官”似显谈氏唐突。

      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壬辰,“兵科都给事中王致祥等以“军政拾遗”疏参恭顺侯吴继爵、武定侯郭大诚、新宁伯谭国佐、安远侯柳震、指挥同知方日中,及山西总兵官、今升后军都督府管()事张爵、陕西总兵官李真等‘不职’。兵部题覆:有旨,()继爵留用,余革任。”

     4、刘效祖(生卒年不详),字仲修,号念庵,明代散曲家。原籍滨州(今山东惠民),寓居北京,故又称宛平(今属北京)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任卫辉府推官、户部主事,官至陕西按察副使。因负才不偶,与时龃龉,因故罢官。于是退居林泉,寄情词曲,以抒其悒郁愤懑的愁思。

    5、中宪大夫:明为正四品升授之阶(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