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陵渡印象

(2019-07-22 01:16:22)

从小就知道有个地方叫风陵渡,很想去看一看。高考前我在家乡,离那里只有三、四百里,我没去过。高考后我在某地上学,距那里近千里,我也没去过。是啊,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谁会仅仅凭着一点莫名的兴趣费钱费力地跑到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联的小镇去,恐且还有更多更诱人的远方在向我召唤。

风陵渡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去南方出差,回来时在陇海线某车站换乘经南同蒲线回省城的火车,途径风陵渡,可惜是夜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其间我去过不少地方,跑过几个码头,领略和品鉴过许多城市和小镇的风景与诗意,却始终没有去过风陵渡。

公元2019年上半年我所供职的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合并组建为一所新校。7月中旬我与年轻同事院办韩主任赴芮城各中学做招生宣传工作。韩主任就是风陵渡人,毕业于风陵渡中学。芮城有两所一流的中学:芮城中学和风陵渡中学。据说上世纪至本世纪初两校难分伯仲。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芮中渐渐略占了上风,然而风中也仍处一流。

7月19日晨我与韩主任乘七点二十发往运城的动车,九点半抵运城,再转乘公交大巴于12时许到达风陵渡镇。映入眼帘的全然不是想像中的有着磨得光滑并碾出深深车辙的青石路,和街边两溜留着岁月痕迹的店铺的古色古香的小镇,而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风陵渡,在山西省西南端,位于晋豫陕交界处,为三省交通要冲,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沿岸最大的渡口。相传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使黄帝部落的将士迷失方向,难以再战,幸有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其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才使黄帝战胜蚩尤。风后死于此役并葬于此地,之后建有风后陵。唐代圣历元年(689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1992年11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风陵渡经济开发区。

下了大巴之后,便由韩主任高中同学姚先生开车迎往一家饭店吃饭,同席的还有姚先生的妻子和韩主任的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的另一位高中同学。姚先生在开发区一家制药公司任工程师,负责车间技术管理,其妻孙老师是风陵渡中学高中部的数学老师。饭菜简单而有特色,没有酒水,席间大家交流了情况,各自发表意见和建议,拟就宣传工作方案和路线图。

饭后,没顾上休息便由姚先生驱车带我们前往芮城县城的几所中学,车子沿着滨河公路由西向东奔驰,刚开出风陵渡镇不久,便看到公路一侧有一指示牌竖立,上有“西侯渡遗址”五个大字,觉得有点熟,记得很早就听过这个名称。“西侯渡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人类用火的地方,也是世界上人类用火最早的遗址之一”,姚先生介绍道。那应该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了,这块土地多么古老,我默想。

县城在风陵渡的东北方向,相距三十公里。我们去了两三所中学,与各校有关负责人接洽、发送宣传资料,工作进行得高效顺利。其中有所中学名为“陌南”,让我想起《陌上桑》,觉得很有诗意。也许它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但我宁愿相信有,所以我不想问其原因,怕遭到否定后破坏掉我浪漫的附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曾是诗歌浸淫的地方。《诗经》所收录的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就有《魏风》。《魏风》共有七篇:《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魏风》即魏国的诗歌民谣,魏国就在今芮城县,是周代的一个小国。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在返回风陵渡的路上,我的耳畔不断回荡着远古的咏唱。眼前闪过绵绵青木,却不见一棵檀树。

回到风陵渡,已值薄暮,入住宾馆,稍事休息后又与约好的风陵渡中学负责人见面,安排宣传工作。之后,韩主任、姚先生和我一起进入一家专营辣子鸡的饭店。韩主任强烈推荐来此用餐,既为让我这个外乡人品尝一下当地最有特色的风味美食,也为一解他的乡愁吧。三人来到一个临窗的小包间,落坐后点了一只辣子鸡,两瓶啤酒,不久店老板便端来一大盆飘着红油,冒着热气的辣子鸡,一尝果然色香味俱全佳。于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颐,大肆饕餮,窗外树影婆娑,室内觥筹交错,快哉乎?快哉矣。我想,倘若下着小雨,听雨滴打在窗户上,或窗外有雪花飞舞就更有情趣了。

次日上午再去风陵渡中学与有关负责人洽谈,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要点和流程。然后仍由姚先生驾驶并做向导领我们游览观光。先去了风陵渡镇老街,路过一个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院,依稀看到当年标语的痕迹。姚先生在风陵渡火车站停下车,我们下车参观,四下打量,却不见一位旅客,我还以为是个废弃的车站,姚先生说还在使用,只是毎天只有一列客车经停本站。现在像这样博物馆式的火车站已不多见了。它是那么寂静、冷清,几乎门可罗雀,只有那些被磨得凹陷的台阶似乎仍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兴盛。

芮城县城不通铁路,据姚先生介绍,以前交通不便的年代,县东许多人没坐过甚至没见过火车,于是打老远处来到风陵渡就为坐上一站远的火车感觉一下。莘莘学子,包括韩主任、姚先生当年就是从这里踏上去外地求学之路的,而当其归乡之时,这里又最先接纳了他们。的确,正是这么一个小火车站连起了风陵渡与远方。

参观完风陵渡火车站,姚先生带我们去浪(当地方言:逛荡)黄河滩。出了镇子,往西北方驶去,途经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之后,来到黄河南泄转而东流处,向北望去,隐约可见两岸山峦。黄河流经狭窄的晋陕大峡谷,一路飞湍瀑布,急流澎湃,狂野不羁之势,将在此开始被驯服。可能是由于水流开始舒缓的缘故吧,这里形成一个河湾。河滩近岸处长生长着大片的芦苇,蔚然蓬勃,葳蕤茫茫。这不禁让我想起《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那位两、三千前多情的秦人,莫不是面对这一片茂密的芦苇,寻觅他所思念的佳人?在水一方,莫不是河东一方?所渭伊人,莫不是风陵渡的漂亮姑娘?

对岸山坡上,堂屋大厦,庙宇馆舍,以及风电桨叶等历历在目,韩主任说那里是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县,他小时曾随父母在那里赶过集。韩主任和姚先生指着河岸上的一条条沟、一座座梁、一道道波、一洼洼水说说笑笑,他们在追寻他们青春的踪迹,而我在欣赏我从未欣赏过的风景,品味我从未品味过的诗。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由此出入秦晋,也不知在此有过多少故事传奇。金人赵子贞在《题风陵渡》写道:“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此番来风陵渡,我深感此地文教发达,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尤其是如姚先生者,更是儒雅而有情怀的人。但他们说,因为地处三省交界处,这里经常发生大规模争斗,所以养成风陵渡人尚勇强悍之风。

吃过一顿颇具特色、颇为好吃的风陵渡人最爱吃的饼子夹卤肉和酸汤面之后,我们踏上了返回的大巴。

再见了,风陵渡。

2019.7.22.凌晨

风陵渡印象

风陵渡印象

风陵渡印象

风陵渡印象

风陵渡印象

风陵渡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