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的小说处女作《怀旧》

(2010-03-22 07:44:19)
标签:

鲁迅

小说

怀旧

文学

杂谈

分类: 中外文学

鲁迅的小说处女作《怀旧》

 

193456,鲁迅致杨霁云的信中写道: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的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上。那时恐怕还是在革命之前,题目和笔名,都忘记了,内容是讲私塾里的事情的,后有恽铁樵的批语……还得了几本小说,算是奖品。

由于鲁迅写这篇小说后并不在意,所以连它的写作时间、题目、署名、发表刊物都记不确切。其实,这篇小说的发表是周作人一手操办的。鲁迅逝世以后,周作人曾对这件事作了具体的说明:他(鲁迅)写小说,其实并不始于《狂人日记》,辛亥年冬天在家里的时候,曾经用古文写过一篇,以东邻的富翁为模型,写革命前夜的情形,有性质不明的革命军将要进城,富翁与清客闲汉商议迎降,颇富于讽刺色彩。这篇文章未有题名,过了两三年,由我加了一个题目与署名,寄给小说月报;那时还是小册,系恽铁樵编辑,承其复信大加称赏,登在卷首。鲁迅大事年表1911年条目中也有如下的记载: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这篇小说发表时的署名是“周逴”。周逴是周作人在翻译外国小说时所常用的署名。周作人当初把这个“周逴”当作半真半假名氏,认为“逴”从卓声,与“作”当是同音。

由于这篇小说的署名,鲁迅死后还曾经招致了一些误会。有人把署名会稽周逴的译作《红星佚史》(英国罗达哈葛德、安度阑原著)认为是鲁迅的翻译。

       1912126,周作人将这篇小说寄给《小说月报》,12日就收到复信,28日收到稿费5块银圆,并登载于1913425出版的《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周作人的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六日,寄上海函,附稿。”“十二日,得上海小说月报社函,稿收,当复之。下午寄答。”“廿八日,由信局得上海小说月报社洋五元。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咂舌!他们对待作者的态度,令人钦敬!

编辑恽铁樵在文中有十来处圈点:一句一转接笔不测从庄子得来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转弯处俱见笔力写得活现真绘声绘影不肯一笔平钝,故借雨作结,解得此法行文直游戏耳状物入细三字妙,若云睡去便是钝汉余波照映前文,不可少等等。总评是实处可致力,空处不能致力,然初步不误,灵机人所固有,非难事也。曾见青年才解握管,便讲词章,卒致满纸饾饤,无有是处,亟宜以此等文字药之。——焦木附志。

对于编辑如此良苦用心,周作人也十分感叹:本文中又随处批注,共有十处,虽多是讲章法及用笔,有些话却也讲的很是中肯的,可见他对于文章不是不知甘苦的人。

       但对于5元的稿酬,周作人似乎并不满意:但是批语虽然下得这样好,而实际的报酬却只给五块大洋,这可以考见在民国初年好文章在市场上的价格…… ”

看看当时的稿酬标准:林琴南的翻译小说商务印书馆付给千字5元,后来增加到6元,属于稿酬偏高者;胡适也是千字6元;梁启超待遇最优厚,为千字20元;名中医陈存仁此时正在读书,给《申报》副刊常识投稿,每篇为1元。从清末到民国,上海图书市场已逐渐形成一个通用的稿费标准,为每千字2元至4元,5元、6元的很少,小书坊甚至收每千字5角至1元的书稿。再来看看当时的收入情况,一个绸缎铺的掌柜先生每月薪水8-10银元,普通职员4-6元,一个下等巡警的月收入是大洋8元,稍好一点工厂工人的月收入也有8元,吴趼人在江南制造局作抄写员,每月也是8元。这样一比较,五元大洋的稿酬,对于初出茅庐的鲁迅已经不低了。

鲁迅写作这篇小说已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了。但由于是文言文,加之很少编入鲁迅文集,所以至今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

 

附录:《怀旧》全文(待续)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