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教育部颁发了教育改革,给小学生设置劳动课/家政课之后,获得了大家的一片称赞,但是真的是教育孩子脚踏实地地劳动吗?我举两个身边的案例给大家看看吧。
前阵子笔者在做志愿者活动,就是捡花坛中的垃圾,这时候有一对父子来找我,说是要借志愿者的衣服穿一下拍照,然后又拿了捡垃圾的夹子装模作样地摆拍了几个动作,父亲给儿子拍照之后准备离开。
我好奇地问孩子,你不需要真正参加志愿者活动吗?他说不需要,老师只要求交照片就可以了。我心里嘀咕,老师形式主义,家长帮助孩子弄虚作假,这样做有意义吗?
朋友的孩子在某小学上课,老师也是要求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家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等到孩子烧菜是等不及了,所以朋友也是很无奈,只有给孩子摆拍几张照片交作业完事。她告诉我其他家长也有吐槽此事,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完成。
真心搞不懂,应试教育本来就是很大的弊端了,现在又多一项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教育岂不是雪上加霜?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那个年代当小学生的时候,学校的卫生都是学生来搞的,那其实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劳动了:教室需要班里的同学每天轮流值日打扫卫生,学校的厕所也是每天高年级的有各个班里的同学轮流清洁的,校园的大扫除是每个班里的同学轮流去打扫,比如大操场和校园的各个角落等。当然还有学校种植的花花草草,都是学生来打理的。
现在的中小学的清洁卫生都是保洁来做,为何不把真正的劳动让学生来完成呢?劳动最光荣,但校园的劳动让保洁做了,学生在家里装模作样摆拍做家务来交作业,感觉很可笑。
特别支持劳动课,但是这种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的课程还不如不开设,对学生毫无意义,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造假的思想,岂不是害了学生?
又:中学的保安,保洁和花工等工作都外包给外面的公司做,但是中学生每个学期需要一定时间的劳动时间认证,其实学校的保洁工作学生完全可以胜任,搞不明白为何非要外包给外面的公司做?
想起那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自《后汉书》)?学生的教室不让学生扫却让他们舍近求远去做其他的志愿者活动,令人费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