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社会脱节的中国大学

(2022-08-18 21:32:07)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五花八門

之前写过一篇《当今中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的五种能力》,反映当今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吃苦能力。前阵子跟小伙伴一起聚,聊天时谈及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认为跟社会脱节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学的教育模式跟中小学基本没啥区别,依然是填鸭式教育为主,老师们一言堂;而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大学校园更是与社会隔绝了。


与社会脱节的中国大学


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是灌输式


    中小学教育是应试教育,课堂上都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听课,几乎很少上课提问那种。学生们还小,尚且可以理解。但是进入大学之后的教学模式跟中小学几乎一样。


    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十七八岁了,重点应该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课堂上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老师讲半个小时,剩下的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就是一个思考能力的考核,老师帮助解答问题,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往往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为何但凡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孩子会送出去留学?因为西方的大学教学模式跟中国截然不同。比如笔者在美国接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堂,都不是教授唱独角戏。几百个人上的公共课,都会留下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问。而专业课人数少,那么课堂发言是算到成绩中去的。一般的成绩算法是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其他百分之四十是考勤,作业,堂上发言,做项目等。研究生的课堂上,每个学生每堂课上必须至少发言一次。


    堂上演示(presentation)除了考察写作能力,因为演示之前是需要先把项目的内容都写出来,而在课堂上就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潜意识也可以考核到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研究生课堂上,绝大部分的课程都会有课堂上的演示,有的是个人,有的是小组项目,但也必须每个人轮流上去讲解。


    所以说大学的教育应该培养出懂得独立思考,能够有个人创新的人才,但是中国的大学教育缺乏这些。


与社会脱节的中国大学


 

疫情后,中国大学与世隔绝


    疫情之后,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暨大为例,校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医院、饭堂、银行、超市等等,高中是前几年才取消的,有老师调侃道,在大学里面生老病死,不需要出校门,就差一个火葬场了。


    疫情之前,外面的人可以自由出入大学;疫情之后,进出受到了限制,开始是外面来人,校内人到校门口去接,登记身份证号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到现在除了这些信息之外,还需要提前报备加上四十八或者二十四小时的核酸检测,如此繁琐的手续,很多人都不再乐意到大学来了。


    在学生选择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希望可以去大学里参观一下,如果不认识校内的人,这个愿望恐怕是不行了,现在的大学要进去真的比探监更难。


    大学的教育和校园都跟社会严重脱节了,令人堪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