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面报道:大粮企混业忧思(上篇)

(2010-01-18 16:25:36)
标签:

经济

中粮

深加工

油菜籽

岳国君

东北

财经

上篇:中粮谋求托市


这次中粮建议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试图成为玉米托市收购另一个主体的意图并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实际上,在今年6月份,中粮已经被允许涉足油菜籽托市收购。

 

参与托市:从油菜籽到玉米
今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今年油菜籽托市收购的有关政策。这个通知为业内很多人叫好。岳国君就表示,这个托市政策较为明晰,执行起来就很透明,市场预见性较好。


查阅《通知》可知,今年油菜籽托市收购执行主体和操作方式上有重大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执行主体多元化。这次确定的托市方式有两种:一是同以往一样,由中储粮总公司执行,安排直属企业或委托有一定资质的国有或民营粮油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托市收购价格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油菜籽;二是国家委托一部分规模较大、有一定资质的中央直属粮油企业和地方国有或民营油脂加工企业,按照不低于国家确定的托市收购价格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油菜籽,并加工成菜籽油自行销售,自负盈亏。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如果油菜籽市场价格回升到每市斤2元以上,停止补贴。受国家委托的地方油脂加工企业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确定。


就安徽省油菜籽托市收购主体来看,参与安徽2009年油菜籽政策性托市收购企业中,安徽省粮食局有12家,中粮集团有11家,中储粮有22家。实际情况是,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入围,但是中储粮和中粮集团仍然占据大头。


对于中粮的建议,郑风田说,2009年,油菜籽收购主体多元化,可能是临时性的措施。如果中粮将托市收购作为一个目标,将会是很严重的。“规模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中粮集团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所以,根据逻辑,东北深加工企业参与托市,主要就是中粮系参与托市。


今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将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内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据悉,补贴定向发给参加国储玉米拍卖的深加工企业,企业须缴纳150元/吨的保证金,并签约保证补贴来的玉米只能用于生产,不得流通获利,而待企业完成深加工后才能获得150元/吨补贴。既然能给予深加工企业补贴,不如使政策一步到位,给予玉米深加工企业以托市权利。这显然是中粮所提建议的逻辑。


托市收购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低价购入、顺价抛出。其前提是价格由市场供需自由给出。但从金融危机以来,这一理论基础遭到冲击。“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下降。一方面国家托市政策导致原料价格提升。原料玉米和制成品的价差大幅缩小,以淀粉为例,我们做淀粉和玉米的差价正常应该在500—700块钱,这时对企业来说是有利润的,但是在去年和今年这个价差一度缩小到100块钱,几乎全行业都出现了亏
损。”岳国君说。

 

托市收购从油脂类农产品,到饲料、深加工原料的玉米,以后还会不会延伸到稻谷、小麦和大豆?目前不得而知。但中粮提出的托市建议之所以有探讨的必要,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托市收购政策自去年以来,遇到了巨大挑战。这点在后文还会有涉及。


中粮托市的计划我国临时托市收购玉米的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玉米及其相关产品价格的冲击,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国储托市和拍卖为减少原料价格的过度波动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自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收储托市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玉米深加工企业陷入亏损境地。据悉,今年前6个月,中粮在吉林省的4家企业,每家每月亏损近5000万元,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地区收储导致玉米价格比华北和山东的玉米价格要高一个档次。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储托市政策的实施对于粮食深加工企业的负作用非常明显。它扭曲了市场价格,将东北主产区的玉米价格抬高,以至于比关内玉米销区的价格还高。完全抹去了玉米运输成本在价格上的体现。


岳国君等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新采用的托市政策确有必要,但大规模托市操作上也有不妥当之处。“春节前推出了两批共计1000万吨收储指标,那时候市场上玉米供给量还是大于需求量,价格并没有明显提升起来。而在春节后又推出了两批收储指标,总计3000万吨。这一下子彻底打破了东北市场上供需平衡。”


“玉米托市收储导致的价格问题是很多玉米企业面临的难题。”嘉农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肖云熙对《农经》记者说。岳国君认为,玉米大规模托市政策的执行运行时间不长。在托市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包括深加工企业参与国家托市的力度不够。在托市早期,深加工企业被限制在托市参与主体之外,对粮价的上
涨束手无策,后期虽然有部分企业也被允许参与,但为时已晚。


岳国君还指出,国家托市指标信息不够明确和公开,不像之前出台的油菜籽政策那样明晰、透明。在春节前,托市的力量太弱,在春节后,托市的力量又太强,间断发布的政策完全打乱了加工贸易企业对于市场和成本的预期,不敢入市收购,“我们的加工企业今年在最低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企业的库存粮食只有一天的量,因为这个时候的粮食的价格太高,我们没法控制风险。”


“你跟我们挤牙膏,打伏击。企业完全不能预期市场行情。比如你推出第一批500万吨,我们觉得价格不会抬得太高,因此认为没必要着急入市收购。但是谁想到你后来又下达了3000多万吨的收储指标呢?这时候我们即便想去收,市场上已经没有粮源了。”吉林地区一位玉米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抱怨说。


因此,中粮建议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也能参与托市。并认为优点多多。第一,深加工企业参与托市节约流通环节费用,同时可以节约保管费用、仓储利息等其他成本。第二,深加工企业托市效率高。第三,深加工企业加工产能大。如果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参与托市将直接解决1600万吨的玉米的收购,占东北玉米商品量的30%左右。可以有效缓解粮库不足的问题。另外,还有利于解决坏粮问题、地方就业问题,以促进农民增收。


连同参与托市的计划,岳国君还提出了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参与托市的补贴方式有两种:一是加工补贴,二是与国储托市同等待遇,当然,也可以两者兼顾。岳国君给参与玉米产业大会的代表算了一笔这样的账:粮库托市国家要付出的成本是:收购及烘干补贴100元/吨,保管费用80元/吨,利息费用80元/吨,合260元/吨。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国家按照1∶1.5潮粮扣量所产生的100元/吨的变相补贴以及70元/吨的耗材补贴。
另一方面,国家为减轻托市收购对东北深加工企业的影响而给予每吨100元的补贴,扣掉出库费和其他杂费,实际上到深加工企业手中的数额不到100元/吨。


因此,国家从收购到卖给深加工企业所发生的支出或费用在410—580元/吨。中粮岳国君指出,如果国家一开始就允许深加工企业参与托市,可以给150元或200元/吨的加工补贴,按照实际加工量或收购量计算。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质量偏差、水分偏高粮的卖粮问题,又能够达到保障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效果。而且对国家来说支出费用较少,托市效果更好,利国利民。

 

“中粮托市不缺钱”
在回答《农经》记者关于玉米深加工企业有没有在资金、库存等方面做好参与托市的准备的问题时,岳国君回答:“中粮在资金上不成问题,在库存上也没有问题,至于其他企业有没有作好参与托市的准备,我还不知道。”“那么中粮有没有就参与托市向上面递交相关报告?”《农经》记者追问。“还没有,但是过段时间一定会。”岳国君说。

 

所谓玉米深加工,是通过对玉米进行深度加工,然后得到淀粉、酒精、玉米油等产品。尤其是在生物乙醇用作新能源概念提出后,玉米深加工一度快速发展。因对于玉米有巨大的消耗,最终在2007年被国务院叫停,不再审批新的项目。2007年前后,国家对东北玉米加工行业进行了整合,行业提升加速,“未经核准不得新建和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这一政策,拦住的是其他企业,而国企背景的“中粮系”玉米深加工企业行业
地位更加巩固。


也许正因为玉米初、深加工不同,同在第三届玉米产业大会上,用玉米作原料加工饲料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于深加工企业介入托市收购的建议,未发表评说。


对于中粮的托市收购建议,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言出谨慎:吉粮集团也会认真研究并设法参与,但前提是国家能够就此做出明确的表态。“2009年我国玉米减产已成定局。”姜建华在第三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面对玉米减产的局面,中粮托市建议还需要等待上级主管部门认真权衡。

 

文|《农经》杂志记者 卜祥 降蕴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