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在走通之前是弯路,走通之后是捷径

(2017-10-26 20:15:07)

路,在走通之前是弯路,走通之后是捷径

2017.10.26

文|王家骢

【注:这是明德学堂群友的讨论。觉得挺有意思,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问题:

什么是弯路?

什么是捷径?

以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是弯路?什么是捷径?今天想想还真的是个问题。

我们说急功近利是不好的,但做事又要只争朝夕。我们说走捷径是错误的,可是又希望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率)。追求效率本身又似乎没有什么错。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令人困惑的点是什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几个有趣的说法入手。

"商场就是战场"

"快鱼吃慢鱼"

"竞争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肉搏"

"科技在飞跃,生死一瞬间"

还有一些不成文的决策习惯

"明年的目标不能低于今年"

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呲牙]

非常感谢群友说的这几句话。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思维模式。例如,商场就是战场快鱼吃慢鱼竞争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肉搏,这些提法都源自一个思维模式,即丛林思维。这是将生物进化论用到了社会学,管理学中。

至于明年的目标不能低于今年的提法,是将世界看成线性的。认为业务的增长永远应该是一条直线,而且只能有一个方向,即向上。

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是机械的,更不是一条直线。业务增长的大趋势可以是一条直线,实际增长却是有起有落。

工业化生产很容易产生线性思维。因为生产线是一个封闭环。生产流程也是线性,有投入就有产出,有多少输入,就会有多少输出。

丛林思维,线性思维虽然已经不能解释所有的社会现象,但是它仍然是人类思维的主导。这就导致了以上的那些说法。

至于个人希望走捷径,这个想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捷径不是预先知道的,是在多种尝试之后找到的。一条路走通之后反过来看,才知道它是捷径。走通捷径的人曾经付出过千辛万苦,但是旁人却不知道。误以为按照他那条路走就可以行得通。

人生的道路不像山路。别人开出一条路,后人就可走捷径。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当然,别人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经验不可以复制。如果试图复制成功人士的路,可能会令人大失所望。

追求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想法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它。与其希望别人告诉你如何走捷径,不如自己努力去找捷径。任何捷径都是巨大努力之后的结果。

路,在走通之前是弯路,走通之后是捷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