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德鲁克学习“如何管理90后”(三)(全文完)

(2016-07-11 10:20:26)

 

跟德鲁克学习“如何管理90后”(三)(全文完)

 

2016.07.11

 

文∣王家骢

 

前些天在忙活其他事情,导致这个话题断了两三天。今天跟大家继续聊跟德鲁克学习“如何管理90后”。

 

前面说过,尽可能不要使用时代标签。 我不否认一个时代人有一个时代人的特点。所说的知识工作者的特点也并非包罗万象。我承认知识工作者的四大特点“流动性、专业性、自主性和清高性”,有些简单化,可以说这是知识工作者的主要特征。

 

管理者应该如何领导好知识工作者?

 

管理中最大的之一挑战是激励员工。激励的目的在于改变人的行为。以前常用的方法是“胡萝卜加大棒”。我们知道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越来越无效。原因是它们都是基于人性弱点的管理方法。人性的弱点是“贪婪与恐惧”。胡萝卜,或物质激励,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大棒,即权威,利用的是人性的恐惧。

 

既然这两种激励方式的影响力在下降,就有必要寻找其他更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应该来自什么地方?

 

有必要重新认识人性。

 

认识人性必须摒弃西方的那个套路。西方认为人性恶,中国人认为人性善。

 

我在群里一直强调要学会一分为三的看问题,包括看人。西方则是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地看人,只能看到人的表象,看不到人的本质。二分法认为,人有本能和理智。本能是那些“不学而会,不虑而知”的东西。理智是分析思考、逻辑思维的能力。理智越发达,本能越弱。

 

西方的哲学是一种追求理智的学问。这个从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

 

中国人看问题是一分为三的方法。中国古人不仅仅看到人有本能,有理智还有人心。人心则是一种人类固有的东西,只有人才有人心。

 

人心向善。这个心,即悌怵恻隐之心,是人性善的发端。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悌怵恻隐之心”。

 

人心即情感,也是人的生命力。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由情感支配,并非理智支配。一切战争,一切争论,一切创造都是由情感支配。情绪也是一种冲动。冲动上来了,九牛难挽。

 

冲动是情感的力量。冲动又可分为创造性冲动和占有性冲动。创造性冲动是人性善,做好事的来源。占有性冲动是人作恶,干坏事的来源。以往激励方法的弊端在于它不断刺激人的占有欲。

 

创造性冲动是人希望做贡献的那份心。占有性冲动是人希望不劳而获的那份心。儒家思想一直想要调动和培养的是人的创造性冲动。是做贡献的那部分情感。

 

我一直强调德鲁克的思维方式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他的心理学也是东方心理学,起码与西方流行的心理学不一样。(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将德鲁克的心理学做个梳理。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只能慢慢来)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就强调:关注贡献。所谓贡献,我的理解就是满足人的创造性冲动。做贡献必须基于人性善的一面。

 

如果我们相信80后,90后都有那颗向善的心,管理者就必须创造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做贡献。善恶之性人皆有之,关键在于不要把那恶的一面激发出来。德鲁克说好的管理在于发挥人的优势,而让弱势变得无关紧要。

 

为什么90后的工作表现强差人意?为什么他们所谓的执行力不强?

 

德鲁克认为“能力是工作意愿的基石”。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一件事,与他的能力相关。

 

另外一名管理大师,保罗•赫塞(Paul Hersey),是组织行为学的专家,也是“情境领导”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情境领导的概念。

 

保罗•赫塞也认为,员工能否完成一项任务,取决于他做一项工作的“准备度”。所谓准备度,包括能力和意愿。能力与意愿的关系相辅相成。因为缺乏能力,会影响一个人做事的意愿,因为缺乏意愿,他会故意表现出缺乏做事的能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特别有兴趣,他会想法设法提高相关的能力。

 

所谓的兴趣,来自这项工作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值得做。如何让员工对工作的意义认可?这取决于“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客户认为的价值是什么?”,“我能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员工的成就感来自他的贡献。

 

德鲁克认为,管理要让员工有成就感,并帮助他们成就。帮助员工成就,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管理者要像一名老师,教会员工做工作,特别是新员工。

 

知识工作者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他们每天要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在新任务面前,员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未必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管理者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从他们那里获得相关的知识、信息。管理者要学会与他们有效的沟通。

 

有效沟通的方法,也可称为领导风格,大致分为四种。用情境领导的概念来说,就包括告知、推销、参与(教练辅导)和授权。没有哪一种方式最好,也没有哪一种方式不好,看它是否有效果。所谓是否有效,就看是否可以帮助员工成就,员工是否有绩效。

 

要想管理好90后,管理者必须学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要用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未来的管理,要求管理者适应员工,而不是要求员工适应管理者。管理者是否能够放下身段,决定了管理是否有效。

 

罗辑思维的CEO李天田(网名脱不花)曾经说过,90后对于管理者的评价是“你若端着,我便无感”。这也是所有知识工作者的感受。

 

端着的管理者很难有追随者。而德鲁克说,领导者不是由权力、地位和财富决定的。领导者的定义是看你有没有追随者。

 

所以我说,领导力是创造追随者的能力。

 

创造追随者并不难,培养领导力也非天方夜谭。只要你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榜样,自己做到卓有成效,并愿意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成功,你就有了一群拥趸者,追随者。

 

记住,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还是2000后,他们都希望追随值得尊重和信赖的人。

 

管理90后需要的是领导力。德鲁克还说“领导力是一种营销工作”。了解90后(知识工作者)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是一种营销工作。

 

德鲁克之所以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是因为他提出了一整套管理知识工作者的方法。只要我们接受90后也是知识工作者,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一定可以帮助到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