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旁观者》心得(十五)
阅读《旁观者》心得(十五)
《荒野上的先知》
2015.11.16
文∣王家骢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应该加上一句“阅人无数”。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行路可以拓宽视野,阅人,与人交流可以启发思维。德鲁克不愧为三者结合的典范。
德鲁克阅读内容涉猎广泛,从政治学到宗教,从哲学到艺术,从经济到心理,他也是使用知识的大师。2005年德鲁克临终之前,在他桌子上还摆着微生物学的书。我相信德鲁克试图通过了解微生物学来解释互联网时代的自组织现象。
德鲁克行路之多无人可比。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洲,到处都有他的足迹。每到一处他可以其独特的眼光观察当地社会。德鲁克到日本,通过观察这个国家的绘画和微雕艺术总结出日本在矛盾、冲突中左右逢源,出入自如。在中国,他看到我们有一大批非常勤劳的企业家,但是他们缺乏真正的“博雅教育”,提出要通过降低学习成本来普及管理知识。
德鲁克交友之多令人羡慕。他可从每个人身上汲取精神养分,丰富自己的学识。《荒野上的先知》讲的就是两位拓荒者的故事。与这两个人的相遇纯属偶然,恰恰是这两个人让德鲁克看到科技是人类的“延伸”。从与他们的交往中德鲁克总结出“管理是现代科技”,科技与人如何工作相关。科技改变的是人的生活,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世界观。
麦克卢汉认为印刷术,这个十五、十六世纪的技术决定了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媒体即信息”的论断。但是德鲁克确认为这种论断并不准确。确切地说技术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式。工具改造生活。
互联网是一种科学技术。是一种工具。它就像“装配线”,正在改变着人与工作间的关系。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不仅仅是光纤网络。互联网表达的是一种新世界观。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思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让组织结构更加偏平化。互联网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德鲁克说“科技为人类下定义,并影响人类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类生产的物质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冲击”。
麦克卢汉通过所谓的“冷媒体”“热媒体”的区分试图预测印刷将被电子媒体取代。但是德鲁克却有不同的看法。德鲁克说麦克卢汉的预言不可能实现。印刷或出版业并没有因为电视的出现而销声匿迹,反而促进了其发展。
互联网也不可能是传统行业消亡。它会促进传统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需要传统制造业为其提供商品,商品需要销售渠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动而共同生。
德鲁克具有超凡的洞察力。他看到科技是人的延伸,使用和创造工具是人类进化的根本。社会的进步与变化随工具的发展而来。
管理是管理者的工具,是人类的延伸。科技改变的是人如何工作,如何生活。难怪被誉为欧洲德鲁克的管理学家马利克用《管理改变生活》作为自己一本书的标题。
《荒野的先知》最后总结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集中精力,聚焦做好一件事。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影响力。兴趣广泛之人,也许很有趣,但是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任何的冲击(Impact)。
你是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还是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呢?
(待续)
(注:文章为原创作品,转载需获得本人同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