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文章】组织与发展

(2015-07-04 08:02:52)

【本次讨论的文字由夏子帆群友整理,特别致谢】


2015年7月3日早,明德学堂群员分享了不同的管理论述,尤其是组织板块的内容,占据了较多篇幅。明德学堂发起者王家骢老师根据分享的内容,提出了探讨组织的议程。以下为实录:


宋曦

【不良组织的症状】不良组织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就是管理层次过多、部门过多、沟通过多、会议过多、下级等待上级决策时间过长。组织的一条基本规则就是:使组织层尽可能少,指挥线路尽可能短。事务的决策权尽可能下放至事物发生现场。


明德学堂王家骢:

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组织吧。组织的性质,目的及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概念不清晰便无法管理。


陈玉婉:

为了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于系统化的努力的人的组合。

王老师,我有一个困惑,现在的组织形态是不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呢?还是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郭忠源:

组织:一群人有个名字而已。有效的组织:有目标,有愿景,有组织结构,有策略,有执行,有追踪,有结果。


明德学堂王家骢:

@陈玉婉,你的这个问题太好了。


陈玉婉:

腾讯、小米的组织微化、完全扁平化,员工与客户的无边界、员工自我管理、员工与客户交互式的价值创造社区,还有组织的权威弱化、话语权分散,如微软放弃员工分级制,这些是组织形态的变化呢?还是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呢?

在企业内部,我们也在尝试让员工自我管理,如俱乐部、学习圈,都是松散式的、半正式的组织,这些,算不算组织形态的变化?


明德学堂王家骢:

【好文章】组织与发展


我刚刚发了一张图,这是王展程老师前几天分享的《我与组织发展》中的一张PPT,这张图清晰地阐明现代组织结构变化的趋势。恰恰是组织架构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组织架构的变化是因为企业的战略在发生变化。德鲁克说“战略决定组织结构”(strategy define structure)。

战略又随着社会的进化而发生变化。当社会进入4.0时代,如果管理者的思维,组织架构仍然停留在3.0时代,势必导致管理的混乱,员工的不满,客户的流失等诸多问题。


庄磊:

战略决定组织架构完全同意,那么多久需要修订战略和组织架构呢?


明德学堂王家骢:

组织从原来的固态形式发展到了气态形式。固态形式是脆弱的,不灵活的,刚性的,虽然很牢固但是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德鲁克很早就提出去集权化,去中心化,组织的感念。不幸的是他的思想太过于超前,无法被同时代的人理解,又很容易被后来者遗忘。所以德鲁克自己也说自己的思想变得无关紧要。当然这是他谦虚的说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不但没有过时,恰恰是正逢其时

@庄磊Eric,企业需要每三到五年对自己的战略做一次审视。审视时要问德鲁克那三个经典问题。我们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会成为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陈玉婉:

【好文章】组织与发展


明德学堂王家骢:

@陈玉婉,这张图可能只是说了组织该做什么,但是没有清晰的表明该如何做


陈玉婉:

是的


庄磊:

@明德学堂王家骢我在的几家外资每年修订战略,不过似乎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些问题。不知全球范围内真正做到这样战略修订的公司比例有多少?中国呢?


明德学堂王家骢:

也许这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总是在修订战略的原因吧。制定战略必须符合AGO的标准,A是Aim,大方向,使命,愿景,是战略,G是Goals,里程碑式的目标,O是objective,是战术。但多数企业没有讨论战略,而是在战术上浪费了大量人财物。这种做法不是管理management,而是mismanagement。

企业只是组织一种存在形式,其他还有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府等等。这些组织都有自己的应该实现的目标,也就是说组织是实现某一个目标的工具。如何把这个工具打造好是管理的任务。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组织打造不好,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谈到企业的目的,德鲁克给出的定义是“创造客户”。这是对“满足客户需求”的另一种说法。要想满足客户需求,必须采取营销的思维方式,了解客户需求,然后通过创新满足客户需求。要想持续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企业要自我更新,就要创新。


庄磊:

或者我可以理解为是只是业务战略,而非公司战略。我们这类公司把业务发展放在首位,而忽略了企业应该有企业层面的战略以及组织架构跟随企业战略的改变而调整?


明德学堂王家骢:

是的。一语击中要害。业务战略必须服从企业战略,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我最近在讲《以人为本的创新行动》,其背后的思想是“设计思维”,设计思维全名是Human Centered Design Thinking。但是到了中国只是翻译为设计思维。其实这是严重的误导。但是为了迎合约定俗成的说法,我暂时用设计思维来讨论问题,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当我说设计思维时就是在讲“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或“以人为本的创新行动”。

设计思维背后的根本思想还是源于彼得德鲁克。首先,它是要解决如何提高知识员工的生产力。其次,它是探讨知识生产的流程。做好这两项工作,都不可能用原有的3.0时代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知识生产必须是自组织,必须是非线性的。工业生产,流水线制造都是线性的,有组织的。在自组织的结构中管理者的角色变得非常模糊,更重要的是员工自我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本意。而德鲁克始终强调的一点,也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是否是管理者,不是由他的职位决定的,而是由他的贡献大小决定的。

或许这个可以回答@王丹维老师前两天提到的如何在企业中减少官本位的问题。

继续沿着@庄磊Eric的问题说几句。国外能够成为百年老店的公司,如GE,总是在修订自己的战略。例如最近GET卖掉它的金融公司,而聚焦工业生产制造。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修正韦尔奇时代的战略。韦尔奇将GET的金融业务扩大到了整体业务的50%以上,而现在金融业务已经在GE的业务中无足轻重。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变化。为什么GE要这么做?他们看到什么风险?或什么机会?

今天先说这些。看看大家是否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陈玉婉:

移动互联会对组织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吗?


夏子帆:

今天的话题我错过了,等下来爬楼阅读。

不过王老师我有个问题,可能与此无关,我借机来请教一下你。

我一直在给学员上一个课程,叫做《网状行销》,后来我发现,与其叫网状行销,还不如叫《网状思维》,在讲这个课程时,发现一个问题,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的转变,其实是与社会变革有关联的,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促使人的思维多元化思考。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对的。

刚才@陈玉婉 的图片似乎给我带来了这一依据,非常感谢这张图片。想认证一下。


明德学堂王家骢: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带来了颠覆性。但是我一直不认为是互联网的功劳。互联网让知识时代的特征明显化和清晰化。我自己认为根本性的颠覆来自知识社会和知识生产的特点。而这些特征早在几十年前就形成了。但是中国的企业没有看到这些变化。互联网出现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欧美很少有人谈论互联网思维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一直就有互联网思维,起码有这个意识。


陈玉婉:

@夏子帆 也感谢您的观点和问题,很有启发

您这么一说,感到清晰多了@明德学堂王家骢,最近一直很困惑这个问题,谢谢您。


明德学堂王家骢:

如果用生态思维替代网状思维可能会更容易解释清楚。中国创统文化,如《易经》,中医都是生态系统思维。西方过去几百年的系统思维是机械式系统。他们的思维转变,如果硬要画一条线的话,是从Rachel Carlson《寂静的春天》那本书开始的。我们自己忽视了老祖宗的教诲,还在一味的追求甚至还在犯西方人犯的错误。


夏子帆:

我有启发,还没有完全答疑。因为我这里的网状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我想表述的是思维的多元化。后面的生态思维反而有说服力,人的思维系统的确与中医的生态系统一样,具有跳跃与跨进式改变。目前的互联网思维只是一个噱头,而网状思维的确表现了人类思维在社会变革中逐步进化。


明德学堂王家骢:

为什么我喜欢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是因为他更接近中国文化的智慧。为什么德鲁克在日本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他在欧美的影响力,其原因也在这里。西方人大多觉得德鲁克说话在兜圈子其实不然,德鲁克试图在证明世界是圆的,不是扁平的或者是一条线。圆形是有界限的,直线是没有尽头的。在有限的世界想实现无限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必须学会选择。如何选择?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这事企业家要做得事情


夏子帆:

我认同王老师观点,德鲁克的思想不能单纯用管理角度来看待,他是一个人性学科的研究与探索者,对着人性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明德学堂王家骢:

赞同上述观点。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您说的网状思维是要帮助大家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间的关系?


夏子帆:

我想通过课程,扭转大家过去线性思维的单一表现,拓展人脑中未开发的潜在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的讲述,在考虑管理、行销、产品创新时,更客观公正、更全面去发现事物的本真,围绕目标,不管是直线前进还是曲线前进,以目标导向为结果,达到目的。当然这种目的就像当初我们说的通用与三鹿的对比一样,它必须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明德学堂王家骢:

德鲁克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建设一个百年老店,而是建设一个“可以容忍的社会”。人在组织社会种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取决于组织的管理水平如何。所以德鲁克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是组织的器官”。任何器官的存在都在于其存在的目的。人体的器官如果不能为健康身体做贡献,甚至会妨碍身体的健康,人会采取极端手段将其摘除。社会对那些不责任的企业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朱晓风:

德鲁克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建设一个百年老店,而是建设一个“可以容忍的社会”。@明德学堂王家骢,我绝对同意。


结束语:

组织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形态的变化到生产力的改变,都离不开组织的作用。从最初企业中,组织的能力与形态都是模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变得清晰而重要。然而,组织始终是由人构成的一种平台功能,离开人,组织是不存在的,不管组织的变化如何,在管理中,人本思想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偏离人本的管理,只是机械的模式,不能促发人的原动力,更好为组织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