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学堂微讨论:管理知识如何在企业落地
(2015-06-08 09:07:59)
标签:
育儿 |
明德学堂微讨论:管理知识如何在企业落地
2015.06.08
各位群友,大家周一早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在群里就管理知识如何在企业落地的话题做了一个小讨论
我想就这个话题,把我最近思考对的一些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也请各位给提提建议。
首先,我们来听听企业的一些抱怨。员工执行力不强,管理者缺乏创新能力,销售技巧落后,员工队伍散漫,特别是80后,90后,“队伍不好带”等等。
虽然做了诸多的培训,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这些抱怨充其量是企业存在问题的症状,但不是问题的根源。有必要将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然后才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否则,一切努力只是在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情。
为什么企业花了那麽多钱,培训效果却不明显?是企业不重视吗?是企业不肯花钱吗?是员工不爱学习吗?我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是这样的。企业每年在培训员工身上花费大量的资金。我看到的资料显示,2014年,企业培训的费用是1099亿,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0亿。从这个数字来看,企业在培训方面是很愿意投入的。
在学习热情方面我看到大多数学员是非常热爱学习的,这要内容对他们的口味,可以满足他们日常工作中的需求,没有学员不爱学习。
如果这些都不是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的话,显然答案不在这里。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自己分析,培训之所以不落地,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知识过于碎片化,不成体系。2)知识不对口;3)缺乏使用知识的环境和方法。
要想让培训知识落地,企业必须找到三者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想有效地解决知识落地的问题,必须从当各方面同时着手。单独解决其中某一个问题都很难看到效果。因为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知识不对口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其发展周期,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人们常说的“兴、盛、衰、亡”。在这四个阶段企业需要的技能是不同的。
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在他那本著名的书《创新者的基因》中提到,企业在创业期需要的是“发现的能力”,即寻找机会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企业不太重视“实现的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所以企业会寻找一些没有思维框框,用于创新的人。一旦企业创业成功了,一切都需要规范化,企业重视的是“实现的能力”,而把“发现能力”放在次要地位。那些知道如何做管理的人员被提拔到了高层的管理位置。
当企业走到衰退期,甚至消亡期时,企业更需要的是“发现能力”,而那些高层管理者却无法再培养这种能力。因为他们很难突破自己。然而恰恰是在企业最需要发现能力时,我们的培训内容却在强化“实现能力”。这就导致培训知识无法落地,因为内容与企业和管理者需求错位。
第二个问题是知识碎片化。其实整个世界就是有碎片组合而成的。任何事件的出现都是零星碎片式的涌现。而且知识也是碎片化式的获得的。非如此,知识无法传授。然而,恰恰因为碎片化传播知识十分有效,它带来的后果是人们无法再将知识整合起来。
碎片化的知识通常也是静态的知识。
碎片化的知识,静态的知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太大的价值,除了满足部分人的好奇心之外。而德鲁克说“知识的目的在于行,而不在于知”。换句话说,知识是要拿来为我所用的。
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重新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而这个课程体系必须是围绕管理的核心职能组织起来的。管理的核心职能,我在解读《明德图》时,已经说过,就是:经营现在;创造未来;管理自己和领导他人。要履行好每一项职责,管理者都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德鲁克认为一个管理者不需要掌握34种能力,他只需要熟练地掌握3到4中能力。这三、四种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然后加上良好的人品。
德鲁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提升这些能力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全部蕴含在他的几本书中《管理的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从来没有写过关于领导力的书,但是我自己认为提高领导力(指技巧方面的)的课程非《情境领导》莫属。
有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了解了如何让培训知识与需求匹配,仍然无法做到知识落地。我们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学习和使用知识的文化氛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已经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企业内部建设“教练圈”。5-7人为一组,通过掌握各种教练技术和OD(组织发展)的技巧来互相促动,互相帮助。同僚之间的学习效果比其他学习效果都更明显。大家看看,小孩子在学习时,是通过向同年龄的孩子学习效果好,还是像成年人学习效果好呢?过去的皇帝为什么要有一般大的孩子陪读,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知识落地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完整的知识体系,与企业发展阶段的需求密切相关,创建一个自助自学的环境。这就是我认为解决知识难以落地的唯一途径。
也许有朋友会问,用你说的方法就一定可以解决培训知识落地的问题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但是用现在流行的方法肯定不行。”
另外,做好或做成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胜任的。需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