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黑暗面
(2014-01-18 07:10:48)(2014.01.18)
(注:此文来源MBA Club)
情商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时刻。
传达这样振奋人心的想法需要情商——一种识别他人情绪、了解自身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感染听众从而使他们采取行动方面,金博士展现出非凡的能力。据他的演讲稿撰写人克拉伦斯·琼斯反映,金的呼吁达到了一种“理性与感性、愤怒与希望的完美平衡。他悲愤的语气与每个语调配合得恰到好处。”
因为认识到情绪的力量,20世纪另一位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花费了多年时间研究其肢体语言产生的情绪效应。他练习手势、分析自己的行为举止,历史学家罗杰·穆尔豪斯说这使他成为了一位“魅力非凡的公共演说家,他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自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的畅销书出版以来,情商一直倍受领导者、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它被看作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观点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欺凌就会减少,合作则会增多。如果我们能够培养领导者和医生的情商,工作环境会更贴心,医疗服务会更近人情。因此,如今在中学、商学院和医学院,情商教学随处可见。
情商固然重要,但是人们的满腔热情掩盖了它的黑暗面。
社会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情商的黑暗面。
该研究的作者称此为“敬畏效应”,但它很容易被描述为“惊吓效应”。
擅长掌控情绪的领导者能剥夺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伦敦大学学院的马丁·吉尔达夫教授带领了一个研究小组,他们的任务之一是揭开情商的黑暗面。据这些专家称,人们为了谋取私利,利用情商掩藏一套情绪而表达另一套情绪。吉尔达夫教授的研究小组写道,情商高的人“故意调整他们的情绪以给人留下对自己有利的印象。一个人可以采取战略伪装自己的情绪,也可以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操控他人的情绪,这些行为不仅出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出现在交易权力和影响力的办公室和走廊里。”
当然,情商也并不总被用于邪恶的目的。
在一些无需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情商可能存在隐性代价。
然而,有的工作不需要倾注过多的情绪,那么,结果也相反。员工的情商越高,绩效越差。对机械师、科学家和宇航员来说,情商高是缺点而不是优点。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释这些结果,一种说法是这些员工在本应该专心完成任务的时候却把注意力放在了情绪上。如果你的工作是分析数据或修理汽车,察颜观色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当我们强调情商在工作场合的重要性时,可能已经本末倒置了。
我们不应一味假设情商是有用的,而需要更仔细地想想它在何时何地有用。
高情商员工表达想法的频率更高、效果更好。
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尔分别来自耶鲁大学和新罕布什尔大学,他们在1990年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距今已有二十年了。为何我们用了这么久才提出一个更细微的观点呢?
最顽固的问题之一是“自我汇报”方法的使用,即员工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如“即使别人从没告诉我,我也可以知道他们的感受”和“我通常很擅长在别人焦虑时让他们平静下来”。自我汇报的方法不能准确的衡量这些能力。情绪专家希格·巴萨德和唐纳德·吉布森分别来自沃顿商学院和费尔菲尔德大学,他们无奈地说:“这种方法就像在评估受访者的数学能力时,询问他们‘你擅长解代数方程吗?’这之类的问题,而不是让他们真的去解代数方程。”
多亏了更严谨的研究方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情商——像其它的能力一样——既可行善也可作恶。所以,如果要在学校和工作中用到情商,我们需要考虑它附带的价值和它真正的用武之地。像吉尔达夫教授和他的同事所说的那样,现在是时候“撇清情商与理想品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