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吗?
(2013-11-08 19:23:37)“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吗?
(2013.11.06)
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会讲故事的人,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够达到激励人的目的。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反映了管理层对待员工的态度。有些故事听似有理,用的不好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有一个故事在微信和网络上被无数的人狂转。故事不长,全文录用如下。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它兴奋不已。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牵着它返回寺院。
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一开始,驴子大惑不解,不知道人们为何要对自己叩头跪拜,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
当它再看见有人路过时,就会趾高气扬地停在马路中间,心安理得地接受人们的跪拜。回到寺院里,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僧人无奈,只好放它下山。
驴刚下山,就远远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人们前来欢迎我,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那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却被一头驴拦住了去路,人们愤怒不已,棍棒交加……
驴仓皇逃回到寺里,已经奄奄一息,临死前,它愤愤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对我狠下毒手。”
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有时,离开平台,自己什么都不是!有时我是我,有时我不是我,有时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每天我们都有照镜子,但是我们在照的时候,有问过自己一句话:“你认识自己吗?”】
故事作者的本意我无从得知。也许他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员工,不要抱怨自己的处境。他想传递的信息是:离开了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因为成就你的不是自己而是老板。
如果这个故事是员工自己鼓励自己的话,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老板讲出来的话就大大不妥了。
激励员工的故事最好不要用寓言。因为寓言都是瞎编的,距离员工十分遥远,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再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没有黑,何来白?没有上,何来下?没有下属,何来领导?没有企业,何来员工?没有员工,何来企业?然而有些故事却忽略这一重要的事实。
我认为,员工是人不是驴,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希望成功,希望能够做贡献。他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价值是通过企业体现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离开了平台,个人价值难以体现,员工确实离不开平台。如果认为员工离开了平台就什么都不是,就值得企业老板重新思考了。
现代员工掌握着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离开了现在的平台,他们可以自己建设一个平台。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其自传中写道:【那时,我39岁,清清楚楚地听见有人对我说:“这是1000万美元;公司不再需要你了。”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约翰•古特弗伦德,这家华尔街最热门公司的主管合伙人,和亨利•考夫曼,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告诉我,我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职业生涯结束了。】
后来布隆伯格创建了世界最大的金融信息平台。
员工确实需要一个平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离开了企业他的生计没有着落,没有工资就无法生活。员工确实对企业有依赖。然而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员工企业的平台也无法存在。
企业与员工需要做好一件事:共同建设一个平台。不是谁依赖谁,而是相互依赖。企业与员工,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
离开平台员工可能什么都不是,离开员工企业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