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2011-01-18 13:54:11)
标签:
原创教育 |
分类: 管理 |
学校是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服务的。但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学校不是为升学而存在,而是为了幸福的生活。要追求学生明天的幸福,首先要营造教师今天的幸福;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教师在举手投足间,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过,
老师们生活得幸福吗?
1、教师必须得到尊重
山东潍坊市教育局长李希贵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学生第二》,书中讲了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一个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一些学校里,似乎把着眼点全都放在学生身上,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某些校长有意无意地竖起“学生第一”的“神圣”招牌,而把教师置于“包身工”的地位,教师个性被消解,尊严不复在,再谈构筑师魂,岂非痴人说梦?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在思考对待教师和学生关系,位置如何摆?我赞同李希贵做出的选择:教师第一位,学生第二位,这是个聪明的选择。学生并非不重要,但是这不是校长考虑的首要问题。校长要做的是善待教师,有了校长的善待教师,才会有教师的善待学生。
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马云则这样说:“我认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没有员工,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顾客才会开心。而顾客们那些鼓励的言语,又会让员工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现在的教师压力很大,负担很重,但如果教师的动力不是来源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因此,学校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
还要想方设法保证给教师一个优厚的待遇,要让“好人”得“好报”。让老师的经济上比较富有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网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教奴”。有人把教师分成三类:教侠、教痞、教奴。教侠是指引领教育潮流的,在教育界声名显赫的,会著书立说的,到处作报告的教育之精英、人中之龙凤。教痞是指精于人情世故的、掌握请吃秘诀的、会溜须拍马的、有他们在想做事的人就不能好好做事的痞子。第三类就是教奴,占了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是那些学不会教痞的本领的,也做不到教侠那样高度的,仅仅为了提高学生分数而辛辛苦苦工作的,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乐趣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也包括在内。
“教奴”,多么生动的名称!教奴没有自己的快乐,从事着毫无生气、机械枯燥重复的劳动,或者说外界强逼他们无可奈何地去敷衍地劳动。教奴是为校长主任实现自尊而工作的。教奴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说外界不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而教师的尊严在于思想,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老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无异于缘木求鱼。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地方。学校不同于军营,也不同于监狱,更不同于医院,学校应该是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地方。学生需要的是老师而不是驯兽师。所以,当教师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激励教师成为名师的欲望
我常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当老师?当教师有时也需要天赋,比方说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幽默感,有些人就是与生俱来的。但学生欢迎、同事敬佩、专家首肯的三位一体的教师几乎没有,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学生、同事、专家的价值选择不同。学生欢迎具有亲和力,能理解学生并且富有爱心,有魅力的老师;同事敬佩的往往是工作勤勉踏实、默默无闻不“争名夺利”的老师。一名教师如仅仅做到令学生欢迎、同事敬佩、专家首肯这三项中的一项,已属不易,实在是值得赞美了,千万别苛求教师。学校培养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表扬。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不是提倡赏识教育吗?不是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其实夸出来的何止是孩子。好妻子是夸出来的,好丈夫是夸出来的,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取得成绩的教师,对有进步的教师,学校一定要多表扬。
当校长的,需要懂得领导科学,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究竟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那些事情。我以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不同在于:管理者让人去做他想让人去做的事,领导者是让人想做他想让人去做的事。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经说过:“领导就是让人做一件原本不想做的事,但事后却喜欢它”。校长有时也在做很具体的事,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是不要忘记你的主要责任,领导者很重要的一点是激励下属的积极性,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凡是老师能干的事,领导别干。给人家放权哪,放权人家更甩开膀子干事啊。最怕领导心胸狭窄,总想让别人仰慕自己,这样领导似乎有了成就感,老师却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唐太宗年间,在长安城的一个破屋磨坊里,有一匹白马和一匹黑马非常要好。有一天,白马被唐玄奘选中,上西天取经去了。17年后,白马凯旋而归,回来看望黑马。老朋友见面,说起一路的风险,黑马非常羡慕,吃惊地说:“太神奇了,这么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而白马却说:“其实我们走的距离是差不多的,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有停止。但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但清晰的目标,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一个磨盘打转。”看着往昔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伙伴,如今名闻天下,黑马不由得自惭形秽。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有强烈的成为名师的欲望的人。叔本华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虽然无欲则刚,刚则刚矣,却无血无肉。欲望有时候是生命火焰的指示灯,欲望灭了,一切也就走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学校绝不可以要求教师甘当老黄牛,绝不可以强令教师无怨无悔地作出牺牲,即使这份牺牲有多么崇高的目的。我们推选出来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我们甚至提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样极端的口号,我以为这种漠视教师个人价值只求自身业绩的校长是自私的。
3、不能片面理解尊重学生
在美国圣海伦高中访问时,送给我的礼物也是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是一个苹果形状的塑料容器,上面写着:“Teachers are theHeart ofLearning”,意思是:“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也就是说: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在他们教师的车钥匙上也刻着这样两句话:“I make a difference ”、“I make adifferent”。第一句话意思是:“我让自己与众不同”,第二句意思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与众不同”。
可惜近些年对学生的权益保护得多,而对教师的权益关注的少。日本学校组织夏令营,学生意外死亡(山洪暴发),家长到学校道歉,说是给学校添麻烦了。中国的学生上体育课活动时受了伤,家长指责学校,上级责令学校赔偿,作为学校还敢组织活动吗?过去也许有过于强调“师道尊严”的偏颇,但“矫枉过正”,学校教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搞得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知如何管。教师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他们必须是愉快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否则,祖国的花朵就会以死相逼!学校教育固然要服务于学生,但我们教师不能因此就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不知不觉中我们踏入了片面理解尊重学生的误区。鲁迅先生说:“一个人一旦处在需要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他的地位就已经非常屈辱了。”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无可厚非。但是,既然一切都讲究公平,那么我们教师也想要回那些本来就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名誉、尊严、安全。如果教师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他们拿什么去保护学生?
回到课堂里,怎样看待教师的作用?道理大家都明白,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少呀,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呀,等等。但在一些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桌子分开,一放了之。或者简单地让学生交流展示,而老师的作用仅仅是鼓励和喝彩。杜郎口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杜郎口的老师通过课堂改革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但是――我重点要说的是这“但是”后面的话――教师作为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不是一般的合作者,它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放任自流;或廉价地说“很好很好”,这不过是让土豆和土豆一起烧,结果永远是土豆;而教师应该是这锅里的牛肉,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土豆烧牛肉。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者说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开阔的地带。关于教师的讲也不可简单否定。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以及尚未成熟的思维能力,都决定了他们对某些课文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在某些时候,教师以自己对知识的深度的讲解,无疑给学生一种智力挑战,一场头脑风暴,一次心灵的冲撞,优秀的课堂是有深入心灵的感染力,醍醐灌顶的震撼力的,这都不是仅仅让学生之间展示交流所能达到的,而需要教师站在比学生更高的精神制高点去引领学生!
我为“教师第一”期待。那么可不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都成为学校的中心呢?看看中国造字的解释吧:一个中心是为“忠”,两个中心就变成“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