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功课,通常指的是,你用什么方式让你自己人格的整个‘生态系统’更干净健全。你如何在独处时无愧天地,如何在与人相对时情理通透,如何在看待生命时,既能知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能透视微尘中‘一叶一菩提’”。——龙应台
读龙应台的《天长地久》,一本既温馨到肺,又深刻入骨的书。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写给已经失智的母亲:字里行间充满了迟到的悔悟和正化为行动的思考——“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侯,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
时下的社会,很多家庭开始反思对子女的教育,谈论如何给孩子可以相处“质量时间”,陪孩子长大,可是有多少人谈到过要给父母“质量时间”,陪他们老去?
龙应台回忆自己的母亲含辛茹苦将儿女养大成人,坚定地送女儿读书,骄傲地看女儿长大成才。“我在纽约咖啡馆里坐着的时候,美君你正在高雄路竹的乡下养猪。”
长年以来龙女士意气风发地走着自己的路,而当有一天从半票窗口为自己买到老年人专用的车票,走进高铁“孕妇、年长、无障碍专用通道”,突然发现“当今的文明社会用各种方法来簇拥这个大门槛的地标意义——……大张旗鼓地把你恭送到孤零零的山头。你站在山头,往回看……红尘滚滚;往前看,似乎大道朝天、豁然开朗,却又觉得他光影明灭、幽微不定,若是积目凝视那长日深处,更仿佛看见无尽的暮蔼苍茫。”
这个已然半老却心有不甘的妇人猛然回首,看见那个一直站在她身后,被定格在“母亲”格子里的更老的夫人——在她渐渐走近黄昏的岁月里,她何曾不也如自己一般有过豆蔻初开、有过如花浪漫……她也曾与岁月抗争、努力彰显生命的美丽。尽管她一生经历了大时代风云变幻,大命运的颠沛流离,24岁就变成一个背井离乡的人,“从此关山难越死生契阔”,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用尽心力挣扎每日的生存。但即便是暮岁来临,她还会每日“看着朝阳打亮的镜子,向往自己有深邃如烟的眼神、英气焕发的眉宇”。
(美君的母亲为美君做的书箱,里面写着“此箱请客勿要打开,应美君自由打开。”)
可是终于有一天,美君们“眼皮垂下来;语言堵住了,有疼痛说不出来;肌肉萎缩了,坐下无法站起。”肌肤不再充满弹性,眼神不再明亮”。(看到此我想起一位朋友的话,“我们的母亲
走了,挡在我们前面的那堵墙没了。”当时我回答朋友:“从此我们成了挡在孩子们前面的那堵墙了!”)
“我们是在山河破碎时代里出生的一代,可是让我们从满目荒凉、一片碎片里站起来,抬头挺胸、志气满怀走出去的人,却不是我们。”作家写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女人,不知为什么,曾经为我做了这些事。这个关系很奇怪,她究竟欠我什么?”
“邻人送来一篮子黄瓜,我们都还坚持一萝卜装蓝回报,这些送我们'人生'的女人,我们拿什么装进篮子里呢?”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我们必须学会把暂时的片刻当作天长地久,把所有的‘旅寓’给予‘家园’的对待。”人生来不及蹉跎。
![天长地久——读“给美君的信” 天长地久——读“给美君的信”]()

龙应台为了回报母亲,毅然放弃大城市生活移居偏僻的乡下,但是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回报母亲的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对爱的理解。

书中围绕母亲的人生轨迹,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在这些事件中辗转的人们——生命不易。“朝菌暮枯,夏虫秋死,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人的生命不只是一个个独立个体,小到一个家庭的共生,大到一个民族的链接,生生息息,聚散离合,书中写道“当纳粹对犹太人的压迫越来越明显的时候,镇里照相馆的生意突然都发了。大家携老扶幼的去拍‘全家福’“。生命在相互的依存和悲伤的离别中更显出它的意义和魅力。

——如何完成生命的教育,是这本书作家要传达给我们的一个课题,爱,不只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诚意完成的必生的功课。龙女士在书里讲了许多故事,教给我们各种技巧,父母之爱、子女之爱等等;痛苦的、温馨的、洒脱的、追悔的……“如果在你有念头有思维的‘有效时光’里我就跟你这样喋喋不休,你用你明亮的眼睛看着我,那该多好?”

读龙女士的书,时不时会有一种感伤,可能是因为同齡人的缘故——“……当我意气飞扬、闯荡江湖的时候,从来不曾想到,在那最后的一幕,台上摆着一张空椅子,风声萧瑟,一地落叶,月光凉透。”一个正在老去的生命教会我们:“要怎样对待此生,上一代、下一代,和你自己,就是那相生相灭的河水、水上的月光、月光里的风。……何必迟疑?每一寸时光,都让它润物无声吧。”

龙女士有两个忙碌的儿子,他们每年都会陪母亲单独旅游一次。陪她去庙宇静思,陪她坐在月光下闲聊,他们在完成着他们的一个功课,而母亲的功课就是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
“母亲:睡不着,你的论文进度如何?
儿子:还有二三页结论就写完了。你的书怎样?
母亲:在赶最后的修订,思潮如水,睡不着……
儿子:人生如梦,你也不是今天才知道吧?还是要把每一天都过好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