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阴灵山

标签:
观音灵山枣林乡巨石阴灵 |
分类: 巴中旅游 |
阴灵山在巴中市北枣林乡境内,主峰高1420米,总面积64平方公里。它历史悠久,自北魏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圣地。阴灵山原名灵应山,相传明嘉靖年间,四川总督甘肃人李肃,为治母眼疾,苦苦祈祷,观音显圣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李总督为铭感观音化身救母之恩,亲赴巴州灵应山,新修庙宇13座,重塑菩萨金身,并遵观音菩萨梦中之言将灵应山改名为阴灵山。自此,阴灵山名扬川陕,誉满巴蜀。
阴灵山主峰峰俊,山顶为一巨石独立,似掌擎天,顶为一平台,约500平方米,建有观音正殿,可容数百人,此殿除一条小径可走外,其余三面若刀劈斧削,悬岩百丈,望而生畏,俯瞰山下,群山尽收眼底,仰视高空满云近日。阴灵山,怪石多奇。主峰四周2000米范围内,罗列着许多怪石,形状各异,因形得名,莲花观后路旁有一巨石,形若人头,头戴军帽,面向巴河,凝神专注,故名“人头石”。送子宫后崩裂的巨石上悬挂一石长五米,好象从山外飞来,故名“飞来石”。主峰后巨石下有一长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头蹲膝而过,故名“低头石”,还有“晒经石”、“老君石”,留下了奇妙的传说。
阴灵山,林木茂密,古树尤多,有树龄600年,人称“树王”的黄角树,有阴灵山独有、树龄逾千年的“九地斧”。还有逍遥树、弥勒章、牛王柏、洞宾杉、处女松等各具奇异,有的生长在石缝里,有的生长在悬岩上,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虬曲蜿蜓,游人无不称奇。 阴灵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是清数胜地,北魏延光年(公元520年),峰顶建有小庙,几经兴废,明嘉靖年间,始修观音殿,从山脚到山顶,共建寺庙十二座,造神像千余尊,有牛王庙、马王庙、川方庙、关帝庙、老君庙、送子宫、玉皇庙、大佛宫、武圣殿。这些庙群,有的建在山顶,有的依山就势,有的平地建基,风貌古朴典雅。一九三六年英国天主教曾在此山建“洋堂”传教,现有部分遗址,迄今古庙,僧道虽不象昔日之盛,但遗址、石像、碑刻尚存,奇特的石、山、水等大自然美景依然如故,山中树木葱葱,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独特风景吸引着游人,目前公路已通山腰,游山道,步行梯道重建一新,尤有新建碑林,宏伟壮观,现立各地书法碑林1500块,排列有序,构成阴灵山的又一景观,它集当代中华书法之大成,为全国第四大碑林。
巴中的第二天,我一早从巴人广场打辆的士到城外,有一专车可到枣林乡,不巧车刚刚发出,如等下辆走需等中巴车坐滿才发车,由于我一人的方便,搭一辆摩托车直奔阴灵山,行程十余公里便到达山下,还有十余里盘山路,小伙子车开的飞快,我坐在后面不断地说小伙咱慢些,安全第一!山路多处很险悬岩百丈,望而生畏,盘山道共计99道弯道。,到了山上枣林乡,枣林村,看来山上的村民靠旅游业小日子过得还可以,我进入景区开始爬山,我坚持爬到了阴灵山顶,一巨石独立,似掌擎天,巨石下有一长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头蹲膝而过,故名“低头石”,过去就可爬到阴灵山顶上的巨石顶上,但要过去真是太险了,对于我真不敢过了,能到此一游已经佷不错,知足者常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