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bmiddle/642b84a4t7d44e2a4fea0&690
崇尚真诚与善良怀揣爱心与感恩
——小小说《丑丑的继父亲亲的爹》赏读
朔风吹雪
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动人心魄的小小说。文中叙述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在失去了亲生父亲之后,迫于生计,母亲带她再次嫁人。从此,她有了一个见而生厌的继父。她从未叫过他一声爹,但丑丑的继父却真诚地关爱着她,努力挣钱供她上学。不久母亲又因病去世,但继父并没有抛弃她,而是一如既往地拼命劳作,继续供她上高中,读大学,直到考上托福出国。后来,继父突发脑溢血而死,她从国外赶回奔丧,为他摔碗送孝,终于释放出憋在心底许久的那一声哭喊……作品以时间的推移和女孩对继父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作者运用平缓纡徐的语气和波澜不惊的节奏,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饱含亲情而又略带悲情的故事。全文围绕着女孩对继父称呼的改变行文:从开始的“不愿称叔”
到后来的“自愿称叔”再到最后的用尽力气“哭着喊爹”、“亲亲的爹”,讴歌了人间亲情,发出对人们崇尚善良,奉献爱心,怀揣真诚,懂得感恩的呼唤。
我们说,文中女孩的命运是不幸的,也是令人同情的。因为她十岁时就失去了亲生父亲。为了生存,更为了她能够正常上学,未老先衰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她改嫁他人。可是那继父又老又丑,粗俗不堪,所以她不愿意称呼他为“爹”,甚至连称呼他为“叔”都不情愿。小女孩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个真诚善良、而又充满爱心的继父。尽管继父在她眼中无名无份,甚至一文不值,可他还是心甘情愿地干着一个父亲该干的事,力所能及地尽着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每个周末接她回家时的关切询问,每次看望她时假以娘的名义带给她的许多好吃的东西,使得已经十四岁的女孩“小小的心里,有了些许温暖”,
“但那一声爹爹,她是叫不出来的。”女孩考上高中后,为了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继父动员娘将家搬到了城里,他自己做了个修鞋匠,给娘摆了个水果摊;为了凑够女孩上高中的学费,他省吃俭用,还偷偷地去卖了血;在女孩过生日时,他花了十元钱从集镇上给女孩买了一匹生肖小布马,并亲手给她擀面条吃……这一切的一切,使得已经十七岁的女孩深受感动,她“觉得心里哽咽”,“想掉眼泪”,并真诚地说出了“叔,谢谢你”的心里话。当继父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一个个烤面包或者烤红薯递到女孩手中时,“她有了和他相依为命的感觉”。正当女孩和继父的感情越来越融洽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到了女孩身上:“她的娘,突然倒在水果摊上,再也没有醒来”。女孩伤心地想,她的亲生父母都没了,她以后靠谁呢?继父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安慰她“孩子,不要哭,有叔呢。”但女孩心里还是直犯疑——现在,她的身边只剩下这个丑丑的继父了,这个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人还会管她吗?他是否会离她而去还是要另找一个女人来做她的继母呢?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担当起了一个为人父母者的所有责任与义务,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着她的生活。一年后,女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当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喜极而泣,说要喝酒庆祝。这时,女孩真“想叫他一声爹,但结果她还是说了一句,叔,我去给你炒两个菜”。继父为了供女孩上大学,变卖了自己老家的房子和家产,更加努力地勤扒苦做,每个月按时给她寄去充裕的生活费。后来,女孩考上了托福,出国之前,继父和女孩都哭了,他们的哭都出自于真情。他哭,是担心女孩出国后举目无亲会受苦;她哭,是惦念继父老了没人照顾太可怜。他们彼此都放心不下,但女孩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又不得不离开。临走时,继父交给女孩一个红色的纸包,那是他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一万元零零总总的“破钞”。抱着那堆钱,女孩再次被感动得哭了。几年后,
继父突发脑溢血而死。女孩回国为他办理丧事。发现他的遗物只有几件打着补丁的衣服,一匹曾是她唯一生日礼物的小布马,还有一些脏烂的零钞……女孩为他订做了比娘的还要好的棺木,并按照当地的风俗披麻戴孝,还在坟前摔了一个碗。摔碗时女孩用尽平生气力,哀哀地发出了一声震颤所有在场人心灵的哭喊:“爹,闺女为您送碗来了”!
综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致力于在平缓的叙事中蕴涵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语言质朴,线索分明,叙事生动,结构完整,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如此,雪小禅细致、干净及其特具女性缠绵柔温的文风,在这篇小说中也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让她的文字在这篇小说里弥散出一种凄婉、哀伤,并把她自己对人生一种通透的感悟传递给读者。她一板一眼、从容不迫的平静叙述,竟使读者情感跌宕起伏,心潮难平。这是因为她对“继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凸现,既像鲁迅笔下祥林嫂对阿毛故事悲情地絮絮诉说,文字洗练而又情感丰富;又如民间高明的说书人对神秘传说地娓娓叙述,情节跳跃而又意蕴辽远,引人入胜。作品在简单的故事中撩拨读者的情怀,读了本文,我们感觉:雪小禅犹如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她竟敢卸下许多琴弦仅留一根,奏出一曲驰魂夺魄的“独弦操”,让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颤,让小说中蕴含的情感超越故事情节的本身,让一根单弦奏出了最美妙的乐音,这种独特的小说叙事手法,不得不令人惊叹,折服。
在这篇小说中,雪小禅将传统的小说素材与现代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凸显作品的主题:崇尚真诚与善良的美好人性,张扬仁爱与感恩的道德圭臬。作者将自己理智地提炼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粗略而又迂曲回环、疏旷而又如诗如画的情节中,塑造至纯至善的人物,小说中的“继父”,虽然外表又老又黑,丑陋粗俗,但他淳朴勤劳,心地善良,并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真诚的爱心。小说中的女孩虽然出身贫寒,命运不济,但她乖巧懂事,勤奋好学,并能珍视亲情,知恩图报。小说人物这种美好的德行和人性,不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么?在我国社会大和谐的今天,我们认为,怀揣爱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在于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更是一种传统的美德,学会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尤其是我们青少年,从小就要懂得关心弱势群体,养成悲悯情怀;从小就要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从而使自己充满爱心仁心慧心,这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学会感恩并不难,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其实,就是雪小禅小说中那女孩的一声深情地呼唤,那一个歉意的表示,那一个抱歉的微笑,那一句温柔的话语,那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看到他妈妈给奶奶洗脚,他也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天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这就是感恩,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会感恩,让我们每个人都分享感恩的快乐,体会感恩的温馨,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感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感恩让世界更加美好!
{附雪小禅原作}
丑丑的继父亲亲的爹
雪小禅
那年,她十岁。
十岁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远的离开了她和娘。
娘几乎哭瞎了眼睛,一年之中,头发全白了。
娘说,孩儿,娘带你走人家吧,这样你就能上学了。
她哭着哽咽着说“好”,因为再坚持下去,娘也要累死了。
娘带着她嫁人了,是远方表姑说的男人。她不愿意离开家乡,那男人说,那我去她家吧。
她第一次看到他,惊住--他怎摸这摸老土?和他的亲爹相比,他好象老了不止十岁,眼睛小得只有一条缝,已经满脸是皱子,有五十岁了吧?她看到他就烦。
这个男人取了她娘后,也去矿上干活了,发了工资,一分不少的全交给她娘,下了班,买棉花糖葫芦给她,期望她叫他一声爹。
她偏不。
娘让她叫,她执蝣的说,凭什么?我爹爹已经死了。他站在一边,尴尬是笑着说,那就叫叔吧。
叔她也不肯叫,嫌他逊遢,而且他吃饭也没吃相,呼哧呼哧的。
十四岁,她到镇上读初中了。每个周末,他跑来接她,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娘不会骑,只能他来接她,一路上他问长问短的,她答得很少,因为她觉得没有必要和他说。同学问他,那个接你的男人是谁?她冷漠的回答,一个远方的亲戚。
但他每次来看她,都会带好多好吃的给他,他说,你娘让我带给你的。后来有一次发现,娘并没有带东西给她,是娘说漏了嘴,娘说,家里用钱紧,这个月就不带什么给你了。
但是她还是收到他送来的饼干和奶粉,他说,你娘说了,你正长身体呢,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
虽然来自农村,可她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城里的孩子吃得差。她知道,是这个男人关心着她。那时,她小小的心理,有了些许的温暖,但那一声爹爹,她是叫不出的。
她考上了高中,他说,不如,我们搬到城里去吧。
娘反对,说搬到城里做什么?怎摸生活啊?
他说,为了孩子啊,孩子要到外面租房子住,我们能放心得下!再说,城里的钱要比这里好挣些,矿上马上不行了,我得多给你们两个挣点钱,孩子还要上大学呢。
那时她十七岁,柃呵责衣角想哭。上高中的费用很高,他凑不够学费,去卖了血。抽屉里,有他卖血的单子,她是偶而看到的,那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刘大苍。很恶俗的名字,看得她想掉眼泪,她说,叔,谢谢你。
她不好意思的笑笑,搓着手,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他不善言谈,却总是和他找话说。有一天他听到他和娘说,这孩子多可怜,十岁没了爹,如果我再不对他好点,心里说不过去啊,明天是孩子的生日,你问问她喜欢什么,咋两送她。
那是第一次有人给她过生日,是他亲手弄的面条,还有送给她的一匹小马,布是,花十快钱从集上买来的,因为他属马。她吃着面条,觉得心头哽咽。
为了她,他们全家搬到城里。
他在街上做了修鞋匠,娘摆了水果摊。他天天要路过娘的水果摊和他爹的修鞋摊,他永远在那里忙碌着,有时看到她,他总是说,你等等。
他的鞋摊旁边,挨着一个面包店,还有一个烤红薯的。有时,他会个她买一块面包:有时,会买一块烤红薯,然后笑呵呵的继续修鞋。
他一笑,眼睛就更小了,他呆呆的站在风中,举着那块烤面包。
她知道,他挨着面包房很近,可她肯定,他一次饿没有舌得吃过烤面包。
那时,他有了和他相依为命的感觉。
不幸的事是在她上高二是时候再次发生的。
她的娘,突然倒在水果摊上,再也没有醒过来。她想,她是个苦命的孩子,没了爹,又没了娘,从此,她靠谁?
他说,孩子,不要哭,有叔呢。
是啊,她还有个叔!她的丑叔!她和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男人将会如何?没了娘,他还会管她吗?还会在这个家里待下去吗?是不是还要娶一个女人做她的后娘?
他什么也没有说,还是早出晚归,给她做饭,嘱咐她多吃饭。她学习忙,她的衣服全是他洗干净后叠好的。
一年后,她考上了重点大学,她拿着那张录取通知书哭了,他说,叔准备喝点酒庆祝庆祝。
那时,她想叫他一声爹,但她还是说了一句,叔,我去给你抄两个菜。
她上大学,要很多的学费。他回了趟老家,把家里的老房子卖了,他说,以前总想老了还乡,现在不想了,卖了以后供你上学,只要你上出学来,叔就放心了。
她是带着他卖房子的钱去上大学的。
他每月寄来生活费,她知道,那是他一块钱一块钱攒起来的。那些钱,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啊,他的头发已经白了,脸更黑了。
后来,她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托福,去美国之前,她回家与他告别。
那是她见到第一次流眼泪,他说,孩子,外国要是不好就回来,不要担心叔,我会过得很好的。
她也哭了,说,叔,我担心你一个人……他就哽咽着说,没事,叔是铁打是人,你放心。
她走时,他去送他,她说,叔,或吧,您多珍重。他挥着手,风吹起了白发,临走,递给她一个包,红色的纸包里包真什么东西呢?
她在火车上打开,她呆住了,是一万块钱。有一百的,有十块的,有一块两块五块的,很烂的一堆破钱,她抱着那堆钱,哭了。
几年后,她飞回来,是为他处理后事的。
他突发脑溢血,死在了绣鞋摊上。
收拾他的遗物时,只有几件衣服,有的,还补着补丁。
还有一件,是他买的那匹小马,他一直留着。白色的马,还是那样的漂亮,那是她收到的唯一的生日礼物。
钱不多,照样是那样脏,在柜子底下藏着。
她为他定了最好的棺木,比娘的还要好。按照当地的风俗披麻袋孝,并且在坟前摔了一个碗,那都是女儿应该做的事情。
好多人说,看人家,从美国留学回来还能对一个继父这样。可她不知道,她欠他的,还远远无法补偿,她总想让他过上好日子,以偿还这半生恩情,可她现在明白,他早就是他的亲人了,而且在他的心中,她就是他最亲最亲的女儿。
摔碗是时候要喊亲人,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喊叔,她喊了那摸多年的叔,可她用尽全身力气哭着喊:爹!闺女为你送碗来了!
那一声爹,让她泣不成声!
爹,你听到了吗?女儿在呼喊你,爹啊,那丑丑亲亲的爹!
(摘自《智慧与幽默》2009年第2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