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祥:把土红薯“炼”成金仙丹
本报记者 祝雪娟
在灵寿县,有位人称“红薯大王”的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始终围绕着红薯做文章,创新研发出红薯大规模保鲜技术、深入发掘红薯产业链,还把烤香薯连锁店开到了全国,他就是河北凤凰山薯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书祥。
建设独一无二的百万公斤红薯大窖
隆冬时节,田间寒风凛冽。然而,当记者走进仙凤庄园里的大薯窖时却是异常温暖,原来里面储藏着数百万公斤的有机红薯,这就是赵书祥倾半生心血建设的曾经申请过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薯窖”。
今年年近半百的赵书祥,早年因家贫初中毕业后辍学,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种植过食用菌,开办过面粉厂,靠自己的双手致富。1995年,赵书祥开始往石家庄贩运红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家乡的红薯因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甘甜如蜜且块形独特而在城市广受欢迎,于是,他成立了“石家庄凤凰山薯业开发科技园”。
为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红薯可供市场,赵书祥开始尝试建地窖来规模贮藏、保鲜红薯。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他自己画设计草图,自己组织施工方案,一次次地改设计,一次次地做试验,每年都要烂掉几万斤红薯,把卖红薯赚的钱都投进去了,几近倾家荡产,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经过十年的红薯生态保鲜技术研究、试验终于过关,到2005年,红薯生态保鲜综合技术已达成熟,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同年6月建成了 “凤凰山百万公斤红薯生态保鲜窖”。同时,地窖专设了地气系统,将地窖内的地气,抽到旁边的二三层办公大楼,地气就此循环利用,冬暖夏凉。
打通红薯产业链各个环节
2004年,赵书祥发起成立了“灵寿县薯业协会”,投资新上了薯干烤房和高标准的无菌分检车间。在协会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县脱毒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人均增收超过300元以上。2006年,他成立了“河北凤凰山薯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灵寿红薯的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打通。
赵书祥告诉记者,借助生态保鲜窖,新鲜红薯实现了规模储藏、错季供应市场的目标。同时,他们在保定、邢台、衡水等地扩建薯业种植基地,并坚持有机种植,采用冬耕杀虫灭菌、春施腐熟家禽家畜粪便、荧光灯杀虫、喷洒花椒水、石灰水灭菌等技术,更确保了产品的有机度,通过了甘薯有机产品基地认证。
赵书祥加大开拓鲜薯市场,先后多次跑石市、大同、内蒙、呼市等地市场,大量推销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优质鲜薯。他设计制作的30公斤和15公斤精品袋装鲜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鲜薯精品花篮成为超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红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为此公司开发了有机红薯脯、薯面饺子粉、红薯淀粉、粉条等各种深加工产品,去年还与广东中山大学合作研发薯多肽功能食品,已经搞出了样品,未来还要研发薯茶等更多健康食品。”赵书祥说。
为了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赵书祥还陆续推出了“仙凤园”和“赵薯薯”烤香薯全国连锁项目,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薯文化、具有灵寿色彩的品牌故事。
依托红薯做大养生旅游产业
“冬不畏寒夏不惧炎春夏秋冬尝新鲜,水可垂钓山可游览山水田园供休闲。”这是仙凤庄园门前的一幅对联,也是赵书祥追求的更大梦想——依托红薯做大养生旅游产业。
“实现红薯产业良性向前发展,不仅是在种植和深加工上做文章,还必须不断挖掘产业的附加值。我们的庄园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而建,这还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流传着‘凤赐仙丹仙山药’的传说。我们不仅要让有机健康的红薯发挥最大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同时还要把仙凤庄园打造成品味红薯文化、休闲观光、生态采摘、畅游山水的最佳去处。”
依托百万公斤红薯窖,赵书祥开发了地下养生、地下影视、地下旅游、地下洞房等各种旅游项目。“红薯生态保鲜窖富含负氧离子,既有生态环保特性,又具旅游休闲功能,人们能来这里接真正的地气,排静电,吸收纯净负氧离子,品尝金丝蜜薯,享受田园之乐,释放都市压力。”
赵书祥表示,他已经着手规划建设河北凤凰薯业有机产业园区,涉及红薯新品种培育、有机红薯种植、深加工以及地元养生、文化产业等各种项目,“把红薯打造成仙丹是我至高无上的信念追求。我现在是红薯保鲜专家,将来还要做养生保健专家。”
冀商问答
有目标、有韧劲就能成功
《冀商周刊》:您对财富怎样认识?
赵书祥:做企业不能光为了挣钱,要有责任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冀商周刊》:您创业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赵书祥:创业要有信心,坚持做好一件事,有目标、有韧劲就能成功。
《冀商周刊》:您崇尚怎样的经营理念?
赵书祥:做事要和做人一样,讲诚信,有德行。
《冀商周刊》:您认为成功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赵书祥: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
《冀商周刊》:您的创新理念是什么?
赵书祥:尊重自然,创造无限。
(本稿正式版将刊于2016年1月4日《河北经济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