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鱼类之43-麦穗子
标签:
旅游 |
分类: 黑龙江省流域内的鱼类 |
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麦穗子
当地人给当地的鱼起名,方式通常有二,一个是根据鱼的生活习性,例如山溪里有种泥鳅,总爱往沙子里钻,所以起名叫沙钻子;另一个是根据鱼的外形特征,例如本文介绍的这种鱼,体侧鱼鳞有新月形黑斑,形似麦穗一样整齐划一,故起名麦穗鱼。
网上麦穗鱼1的标准图
网上图片2,水域水体不同,鱼也有差别
网上麦穗鱼3,麦穗鱼幼年时体侧有一条黑线,成鱼后消失。
网上麦穗鱼4体色很浅。
这个是2012年4月21日去江湾时,从渔民鱼篓里找出来的麦穗鱼,体色很浅。
麦穗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经济价值不大,过去不太受人们的重视。体长一般不超过10厘米,各种水面都能适应。食性杂,数量庞大,繁殖期也喜欢吃其他鱼类的鱼卵。但它本身却鸡贼的很,把卵分批次产在不同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卵的孵化和成活率。但这还不算什么。更厉害的手段还没使出来哪。
麦穗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经济价值不大,过去不太受人们的重视。体长一般不超过10厘米,各种水面都能适应。食性杂,数量庞大,繁殖期也喜欢吃其他鱼类的鱼卵。但它本身却鸡贼的很,把卵分批次产在不同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卵的孵化和成活率。但这还不算什么。更厉害的手段还没使出来哪。
麦穗鱼是一种“益鱼”,夏季蚊子繁殖旺盛期时,常以蚊子的幼虫—孑孓(劫决)—为食,一天能吃500个。
麦穗鱼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咱们中国东部水域、黄河以北的土著鱼种。原先云贵高原是没有的,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引进四大家鱼的养殖,结果里面混进了很多的小麦穗鱼和其他鱼。这下坏菜了,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些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麦穗鱼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咱们中国东部水域、黄河以北的土著鱼种。原先云贵高原是没有的,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引进四大家鱼的养殖,结果里面混进了很多的小麦穗鱼和其他鱼。这下坏菜了,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些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在早啊,欧洲也是没有麦穗鱼的。1960年不知哪位大哥心血来潮,文化水平也不高,脑袋一热就把麦穗鱼给引入罗马尼亚一个县的鱼塘了,随后通过河道进入了多瑙河,最后逐渐扩散至整个欧洲。由于它们带来了寄生虫,而对其他鱼类构成了威胁。所以被欧洲列入外来入侵物种。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并不是只有大型食肉鱼类才能成为入侵物种的,只要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和惊人的适应能力,小鱼崽子照样成气候,独霸一方。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并不是只有大型食肉鱼类才能成为入侵物种的,只要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和惊人的适应能力,小鱼崽子照样成气候,独霸一方。
扩展阅读:
麦穗鱼
俗称罗汉鱼、砂鱼、青皮嫩、柳叶鱼、肉鲫鼓郎等,学名食蚊鱼。硬骨鱼纲,辐鳍亚纲 鲤形目 鲤科 鮈亚科
麦穗鱼属
本鱼体长,侧扁,腹部圆。头小略尖,侧面成三角形。口小,上位,下颌长于上颌,口裂近垂直,口角不达鼻下方,唇薄简单,无须。背部色深,腹部灰白色,体侧银灰色,中央具一条不明显的灰黑纵带,鳞片大,外缘具不明显的新月形黑斑。侧线完全,平直,末端钩状。繁殖期时,雄鱼头部具追星,雌鱼体型较小且产卵管稍外突,背鳍短,无硬刺,胸鳍小,侧下位,后伸不达腹鳍顶点,臀鳍短小,肛门紧靠臀鳍前方,各鳍鳍膜呈灰黑色,尾鳍浅叉形。
它四季可钓,尤以冬季为佳。冬季其他鱼类大都冬眠,不食或少量进食。麦穗鱼不怕冷,食欲仍很强,而冬季浮游生物、植物少了,甚至没有了,也没有水生昆虫和孑孓,它们饥饿难当,吃食特别快,而一般冬季钓其他鱼类较困难。这时,钓麦穗鱼就成为钓者最喜爱的钓趣。
麦穗鱼个体小,嘴小。一般长仅7~8厘米,最长的12厘米左右,重5~10克,最大个体不足15克。
前一篇:黑龙江流域鱼类之42---花了棒
后一篇:黑龙江流域鱼类之44-东北黑鳍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