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鱼类之22---七星子

标签:
旅游 |
分类: 黑龙江省流域内的鱼类 |
七星子
这种鱼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松花江里也经常捕到,一般都在10厘米或更小,体表似乎是灰白色,类似泥鳅。小时候大人都说这东西不能吃,还说它像吸血虫一样能叮到人腿上吸血。因此到现在,对它仍有着一种天然的距离感,即使捕到了,也多弃之江岸上任其晒干死亡。
实际上,大人说的还真对,现在仔细一查资料,这小东西还真挺恐怖,真是靠吸食其他水生物的血肉来生存的,请看图5图6及文字介绍。
图1:该鱼的标准照
图3:该鱼的口器,不能闭合,一直张着。
http://bbs.dqdai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4/19/213620d6w9w2wil72q2u7z.jpg
图4:该鱼侧面有7个腮孔,所以叫七星子,如果把这个7个孔算眼睛,加上前面的真眼睛,它也被据此命名为八目鳗。
七星子:属圆口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七鳃鳗属 俗称八目鳗,七星子。
其实七星子的成鱼个体大者可达60厘米以上,重约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鱼体还含莙荙硷、肌氨酸等,此外,蛋白质、维生素A、D的含量都较高。七鳃鳗鱼体可入药。药性味甘温,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多用以治疗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等症。在日本等国家,常把它当做一种名贵的滋补品来食用。
七星子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圆口纲”,不属“鱼纲”。不少人把它说成是鱼,那是错误的。就如同说鲸鱼是鱼一样会闹笑话;因为鲸鱼属“哺乳纲”。而七星子的化石考古证明,它至少在3.6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远超恐龙的历史。它是如此古老,以致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所有鱼类的祖先,或者称它为一种脊索类的、类鱼形的动物。现在的鱼都是脊椎类,就是有一个硬骨组成的脊柱,而七星子没有脊柱,只有脊索,还有一些类似脊椎骨雏形似的软骨组织,所以它属于脊索类。因为它全身没有骨头,只有软骨和肌肉组织,所以难以有化石留存,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化石只有零星和残缺的留存,换句话说,如果你发现一个它的完整化石,你发了。
七星子:属圆口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七鳃鳗属
其实七星子的成鱼个体大者可达60厘米以上,重约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鱼体还含莙荙硷、肌氨酸等,此外,蛋白质、维生素A、D的含量都较高。七鳃鳗鱼体可入药。药性味甘温,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多用以治疗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等症。在日本等国家,常把它当做一种名贵的滋补品来食用。
七星子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圆口纲”,不属“鱼纲”。不少人把它说成是鱼,那是错误的。就如同说鲸鱼是鱼一样会闹笑话;因为鲸鱼属“哺乳纲”。而七星子的化石考古证明,它至少在3.6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远超恐龙的历史。它是如此古老,以致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所有鱼类的祖先,或者称它为一种脊索类的、类鱼形的动物。现在的鱼都是脊椎类,就是有一个硬骨组成的脊柱,而七星子没有脊柱,只有脊索,还有一些类似脊椎骨雏形似的软骨组织,所以它属于脊索类。因为它全身没有骨头,只有软骨和肌肉组织,所以难以有化石留存,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化石只有零星和残缺的留存,换句话说,如果你发现一个它的完整化石,你发了。
这种鱼没有的嘴没有上下唇,只有一个圆形的口器,不能闭合,里面有很多牙齿,往往吸附在其他生物身上生活。
http://bbs.dqdai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4/19/211145h6hszrqzkkn4i43i.jpg
图5:它寄生在其他生物身上,靠吸食对方的血肉生活。
图6:它的口器里面的牙齿,咋样?恐怖吧,所以它也被称为是水中的吸血鬼。成体后它就用吸盘状的嘴吸附在其他鱼类的身体上,再用它那锉刀一样的锋利牙齿把宿主身上锉开一个窟窿,然后钻进宿主体内吸食血液。
扩展阅读:
七星鳗体呈圆柱形,光滑无鳞。尾部侧扁。头的两侧各在眼睛之后有一行7个分离的鳃孔,鳃孔与眼睛排成一直行共8个象眼睛的点,故通称八目鳃。
鼻孔单个,位于头背面两眼的中间;鼻孔后方有一个白色的皮斑,为感光皮。头前腹面有陷入呈漏斗状的吸盘,张开时呈圆形,周缘的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口在漏斗的底部,口的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口内有肉质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质齿。皮肤柔软光滑,无鳞,侧线不发达。无胸鳍和腹鳍。背鳍2个,其长约相等,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肛门位于体后部,具一细管状突出。肌节自最后鳃孔至肛门红75节。背鳍2个。第1背鳍较低而短,起点距吻端距尾端约相等。第2背鳍较大,中部很高;前、后部渐低,后部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臀鳍很低,始自肛门之后,与尾鳍下叶相连。尾鳍矛状,上下叶约等长。无胸鳍和腹鳍。体灰青绿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背鳍上部黑色,尾鳍深黑色。
七鳃鳗为典型的洄游性鱼类,部分时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进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当水温达15℃左右时溯至上游繁殖。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卵极小,每次产卵8万粒,产卵后亲鱼全部死亡。孵出的幼鳗随水漂流,常躲藏于泥沙中夜晚出来摄食,经4-5年后开始变态,入海生活数年,再溯河产卵。为食肉性鱼类,常以吸盘附于大鱼身身,用吸盘内舌上角质齿锉破鱼体,吮吸其血肉。
七鳃鳗分布于东北地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及松花江等河流中。
除本种个体较大之外,另有2种陆封性七鳃鳗,即东北七鳃鳗和溪七鳃鳗,但个体均较小,终生栖息于江河内,无洄游习性,数量也很少,均处于易危状况。
七鳃鳗的成鱼个体大者可达60厘米以上,重约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
七鳃鳗的资源量相当少,处于易危状态。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产卵场和幼鱼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水质污染影响了生存环境。目前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春至秋季捕捞,风干,或鲜用。
除本种个体较大之外,另有2种陆封性七鳃鳗,即东北七鳃鳗和溪七鳃鳗,但个体均较小,终生栖息于江河内,无洄游习性,数量也很少,均处于易危状况。
七鳃鳗的成鱼个体大者可达60厘米以上,重约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
七鳃鳗的资源量相当少,处于易危状态。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产卵场和幼鱼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水质污染影响了生存环境。目前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春至秋季捕捞,风干,或鲜用。
七星鳗中国有3种:
东北七鳃鳗:成体达160mm,终生生活在鸭绿江内
日本七鳃鳗:生活于海内,12月上溯至黑、乌、图上游,次年春末产卵,孵化后降河入海。
雷氏七鳃鳗:幼鱼20-30mm,成体120-180mm,黑龙江流域一些水体中。
前一篇:黑龙江流域鱼类之21---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