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土塬坡
黄土塬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32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老街巷:钟楼街、靴巷

(2011-06-14 12:02:08)
标签:

太原老街巷

钟楼街

靴巷

开化市

分类: 家乡在山西

四月下旬回到太原的一天,中午与知青战友在桃园北路上的紫荆花餐厅聚会以后,下午是一段空余时间。之前我已经想好,乘公交车和走路,去钟楼街、柳巷、桥头街老城区中心看看。

脑中规划了路线图:从桃园北路乘公交车,先到羊市街与解放路交界处的宽银幕电影院,然后从钟楼街西口望东行走,东口就是柳巷。在柳巷十字路口,左转柳巷北路、右转柳巷南路。继续往东是桥头街、五一路、上马街。这一带,有许多我熟悉的大街小巷。回程呢,可以从柳巷北口乘公交车,直达桃园南路。

乘公交车在宽银幕电影院站下车,沿着钟楼街走进去,不远处就是“开化市”。

记忆中的开化市,是一个日用小商品零售商场,古典建筑。钟楼街一侧的北门,是一座圆型拱门。走进去是宽宽的、长长的走廊,分别商品类别的柜台,藏在两侧一个一个的格子间里,很多个柜组。长走廊尽头是南门,出去外面都是食品摊点,荞面碗坨和莜面栲栳让我记忆深刻。那老地名,似乎是“姑姑庵”。

如今,老开化市那座青砖老拱门早已经不见踪影,变成一座现代“购物广场”。

http://s11/bmiddle/64273e4a4a5a42aa02e3a&690
 

钟楼街的开化市斜对面,有一条南北向小街“靴巷”。这个巷子,从巷名就可以推断,早年集聚过制作、销售靴子的作坊和商号。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出入过无数次。那时的靴巷,并不显窄、而且很干净。现在看,这里大概成为了“城中村”,狭窄而混乱。估计是外来打工者租住聚集地,属于在闹市区改造中被遗忘的角落。

http://s16/bmiddle/64273e4a4a5a42f1278ff&690

(靴巷)
http://s10/bmiddle/64273e4a4a5a43031a479&690

 

顺着凸凹不平的小道走进靴巷深处,很快就看到一座破旧小楼。靴巷南北走向,这座小楼坐西朝东。它可是一处名宅,走近看,依然能感受到老宅子曾经的书斋气质

http://s5/bmiddle/64273e4a4a5a437c6ccb4&690

 

这座老宅子,当年盛名书业诚。从这个宅名,就能够推测其用途和主人的秉性。太原市文物局20033月在旧门上沿悬挂了牌子书业诚旧址”,牌上文字告诉人们,书业诚是祁县渠仁甫先生于1915年所创办的书店和寓所。其前身是乾隆年间山西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房---书业德”。主营书籍、字画、兼营文房四宝、文具、办公用品等。建筑采用中西合璧式,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祁县渠家是晋商望族之一,在祁县有渠家大院。渠仁甫老先生开明绅士,既是爱国商人,还兴办教育、热心公益、宏扬传统文化。

(最近一些年,山西兴起了“晋商大院文化”,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具有北方特色的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北、晋东南,以晋中地区居多,耳熟能详的大院大致有: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还有晋东南的申家大院等。“晋商大院文化”以及由此派生的影视作品和旅游观光业,如今兴旺不一般。)

靴巷的这座老宅子书业诚,尽管悬挂了文物牌子,可是看外观和牌子的简陋,不难推测,如今作为文物保护的艰难处境。

http://s9/bmiddle/64273e4a4a5a43b886998&690

(原来的门牌应该是30号,重新编排过,现在是35号)
http://s13/bmiddle/64273e4a4a5a43c8c6d5c&690
 

我站在巷道里凝望这块木牌,脑海里映射出一幅七、八十年前的图画:出入不断(或许川流不息)的文人墨客,一个个身着长袍布衫,进去时空着手,出来时携带书画、纸张、笔墨,或许已经交易完成钱物两清,或许是赊购还欠着账呢,但是脸上一样都透着满意神情:回家有的赏析、有的使用了。

恍惚中,过来一位老者问我,“是外地人吧?找谁呢?”我的心绪一下子回到现实,赶紧回应,“呃,我从北京来,以前对这里熟悉,现在来看看”。攀谈几句,老者居然是巷子里的老街坊,能说出这宅子里原来和现在的老少男女、住户变化。

看那闭着的院门上虚挂一把锁头,老者是否可以进去,他说你进去看吧,院子里的住户都熟悉,可能刚出去,没事儿、不会介意的。

http://s3/bmiddle/64273e4a4a5a444acd252&690

 

摘锁推门走进静悄悄的院子里,陈旧的房屋依然显露着不凡气势。朝东的正房门的上方,挂了一块匾“晋瑞斋”,以前是没有的。从匾的亮堂程度看,似乎挂上的时间还不很长。猜测匾名的含义,是恢复了旧日的营业吗?上前敲门,尝试能否进去攀谈,可是门锁着,确实主人不在。

侧身看北厢房,门前凌乱,敲门也是没有人在家。又站到正房台阶上,回头从门道望出去,脑中泛起的是一片陈年记忆。

http://s10/bmiddle/64273e4a4a5a4455f3649&690 

(老旧的门道,透出旧日的讲究)

http://s14/bmiddle/64273e4a4a5a47e7809dd&690

 

出院子沿着窄窄的巷子,慢慢走回到钟楼街。

关于靴巷,在尘封的记忆中是什么?一言难尽。如果一定要概括:大致一二三吧:一分温馨、两分失落、三分惆怅。尽管街依旧是老街、巷依旧是老巷,连巷名都依旧,其实一切都变了,并且在继续的变化中。

回望以往,人在年少时一切都简单,自负到自以为很了得,自负到不知道珍惜。只有流逝的时光,才能让人慢慢体味到一个道理:所有的经验你都能长久享用,但不是所有的教训你都有机会吸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