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2023-10-02 18:37:11)
        今天,携老带幼重游大宗山,感慨万千,30多年前,意气风发带领一群孩子步行数十里,一口气从村子赶到大宗山,乐趣大于游趣。转眼间已是病体缠绵,尤其坐骨神经不给力。叹惋之余就是震惊,大宗山景区变化太大了,已经是初具规模的旅游区。午时休息,碰见一位老者,攀谈起来知道,该老翁已经91岁高龄,是朱保乡沙沟崖村人,由小儿媳带着散心游玩,他除了感慨白驹过隙外,健谈起年轻时的故事,知道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由此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大宗山气势壮观,逶迤十余里,堪称古琅琊郡名山之首。“饮数兰陵酒,观当宗山景。”是李白赞美大宗山的诗句。大宗山系九顶莲花山、万仙山、转经山统称,又名郎公山、驴脖子山等。山名由来其说有二:一则登高鸟瞰,转经山之峰恰“ 宝盖”,而九顶莲花山宛如“ 示”字,南北一脉,峰峦叠翠,逶迤回环,酷似王羲之行书“宗”字,故曰:大宗山。二则“宗”字旧指宗庙或祖庙。按佛教论,有佛爷或高僧来此之意,故称:大宗山。“饮数兰陵酒,观当宗山景。”这是唐代李白赞美大宗山的绝句。
大宗山碑林碑碣
大宗山无处不有碑。在碑林中,幸存下来较早的一幢石碑是开皇辛丑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时重修朗公寺所立。碑碣中最有神话色彩的是观音菩萨收降大青蝎时点石所成的“阴阳碑”,在同一平面内,从不同角度看此碑,其高度各异,给人以形象感。
 大宗山杏抱槐 感人传说
“六百年前槐抱杏,老去却让杏抱槐。方知乌鸦反哺意,草木岁岁换春来。”这如同人类繁衍生息 。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观——杏抱槐。杏树有一搂粗,树桩部有一小小空洞,洞中生长出一棵幼槐,有成人拳头粗,高过一人,茁壮挺立。传说,这棵杏抱槐原为槐抱杏。唐代初期,槐树搂半粗,高三丈,怀里的杏树三人多高,已开花结果。老槐树除了抚养幼杏成长,还常为相爱男女牵线保媒。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一妖孽被火龙追赶,遁匿槐树间。火龙口喷火焰,寺中僧人发现老槐树干已被烧煳,怀中杏树枝叶烧秃,树下怪物肉煳骨朽。随后,火龙口喷清水,洒在槐抱杏根下,腾空而去。槐抱杏大难不死,时过境迁,年幼杏树锻炼得干坚、枝挺、叶茂,长成一棵麦黄杏,继承老槐树天职,怀中又抱小槐树,小槐树乃老槐根生。“六百年前槐抱杏,老去却让杏抱槐。方知乌鸦反哺意,草木岁岁换春来。”当地人称,老槐为祖父,杏为儿子,小槐为孙,祖孙三代,传宗接代。这如同人类繁衍生息。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重游大宗山朗公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