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虞美人·听雨

(2023-06-25 11:31:16)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虞美人·听雨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 融汇其中。虞美人·听雨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 “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覓裳歌遍彻”的著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 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一个欢快的青春图 ,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虞美人·听雨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 “断雁”、 “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虞美人·听雨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借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台总无情”, 是追抚- -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 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遵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警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 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干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借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虞美人·听雨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活情境。 “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 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借庐下” ,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作者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万念俱灰了吗? 如果四大皆空,又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可见作者的忧愁痛苦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只是换了-种形式而已。这另一种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内敛与深化。这时一个下字,自然与作者风烛残年的境遇高度一致。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 ,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
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