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杜甫的名句点出了这个节气的两大主题,一是暑气退去、气温转凉,二是临近中秋,思乡之情。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民俗学博士方云解释“白露”名称的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露时节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露水,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古人将白露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从白露三候的物象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气温的下降。
“一候鸿雁来。”白露节气一到,北方的大雁开始启程飞往南方过冬。这是最为典型的秋日意象。到了寒露时节,有“鸿雁来宾”的物候,表示最后一批大雁也启程南飞了。
“二候玄鸟归。”玄鸟,也就是燕子。白露时节,燕子离开北方回到南方,等到了来年的春天,再成群结队飞回北方。
“三候群鸟养羞。”“羞”是“馐”的本字,意为美味的食品。各种鸟类都开始储藏过冬的食物。可见秋凉已至,动物们也都在为过冬做准备了。
白露节气以露水为名。“在古人看来,露是‘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白露节气里采集的露水,有着不同寻常的神奇功效。”方云介绍,收清露是白露时节,最特别的一种“仪式”。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八月)朔日早起,取草头露磨墨,点小儿额腹,以祛百病,谓之天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八月朔日收取(露水),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灸。”“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蒹葭》就以白露起兴。秋日的露水凝结成霜,如此美好,就像心中思慕的伊人一般。白露成为追寻而难得的梦想。
前一篇:人生,只是今生,没有来生
后一篇:中秋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