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最“奢侈”房子30亩森林400中式宅院

(2022-03-14 09:30:50)
标签:

旅游

分类: 网游

 你有没有许过关于未来的愿望?

  是想要资产过亿,过上总裁似的生活?

  还是平安健康,安逸一生就好?

  亦或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廖全福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非常喜欢学校外面的树林,便在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

  “我长大之后,也要拥有一片树林”。

  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份喜爱竟然坚持了20年,变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01

  1998年,廖全福看到了卖树的商机,于是租下了成都附近30亩光秃秃的农田,全种上了树木,计划着等树长大后卖钱。

  五六年过去了,树木越长越茂盛,对廖全福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大赚一笔。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树木的茂盛吸引来了一群白鹭,它们在这里衔枝筑巢、栖息繁衍,把这里当成了“家”。

  原本打算伐木卖钱的廖全福,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放弃伐木卖钱的想法。

  究其原因是,伐木之后,这些白鹭可能一时之间找不到栖身之所,而廖全福实在舍不得让这些白鹭流浪。

  因此廖全福没卖一棵树,转身去做了其它生意,维持生计。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他不仅需要养家糊口,还要照顾这片林木中的鹭鸟。

  廖全福为了这片绿意和鸟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

  随着鹭鸟越来越多,一些贪心的人起了歹意,晚上偷偷跑到林地里捕猎鹭鸟。

  为了保护这些鹭鸟,廖全福经常在半夜三更开半小时车去查看林地。

  听说鹭鸟栖息的地方要有水,他就在林子里挖水池。

  看到白鹭吃了打过农药的庄稼,被毒死,他就自掏腰包,给鹭鸟买鱼、买泥鳅。

  鹭鸟们是十分敏感的,廖全福的父亲移走了林子里的六棵桂花树,成千上万的鹭鸟就全部离开了,一只也不剩。

  后来,廖全福花费一万多块修了鱼池,把树补种回去,过了好几个月,鹭鸟才又飞回来。

  为了这些鸟,廖全福又建了两片林子,将以前租下的垃圾场清理干净,买来十几万方泥土填上,慢慢改造成一片自然生态的园子。

  河道里的水是从都江堰的一个分支引过来的,鹭鸟们到那个地方吃鱼。

  闸水的器具打开以后,很多垃圾会冲到了池子里,廖全福就定期去捡垃圾。

  3-8月,这里是鹭鸟的栖息繁殖地,能看它们成长的整个过程。

  繁殖期的时候,鹭鸟头上会长繁殖羽,像孔雀开屏一般,每天24小时都能听到鹭鸟的声音。

  也有各种各样的猫头鹰、翠鸟、寿带会在这里栖息,繁育自己的下一代。

  等到秋天,它们就离开这里,而老弱病残会留在这里过冬。

  02

  2015年,廖全福为了能更好地保护鹭鸟,决定在林中拥有一座属于自家的地盖房。

  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廖全福没有请设计师,万事亲力亲为,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廖全福承包了所有工作。

  他用两年的时间,一砖一瓦盖出了400的“鹭鸟庄园”。

  厨房是廖全福用收来的一百多年历史的青砖盖的。

  居住的地方是木头做的,木头也是从拆迁中收来的明代木板,还有清代门窗。

  园子里很多东西都是廖全福收来的废弃品。

  庄园的围墙,是广汉雒城的古城墙垮掉之后做修复,剩下不要的残缺青砖。

  而廊桥是廖全福之前的旧货车改造而成,以车的底盘做承重梁,车厢的底板做桥板。

  园内很多盆栽是别人挑剩下,大家觉得它们不能存活或者景观性很差,廖全福就把它们捡回来,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鸟儿的粪便有腐蚀性,会对树产生伤害,每年廖全福都要补栽几十棵树。

  而院子里90%的树木都是廖全福从外面捡回来的别人不要的树。

  很多树捡回来时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廖全福就精心照顾,其中还有一颗千年老树在照顾下活过来一半。

  遮天的大树将整座院子包裹,它们大抵都有千岁的高龄,最古老的一棵有1500多年,最年轻的也有100多年,这或许就是廖全福口中生命的延续。

  就是这样“东拼西凑”,鹭鸟庄园成了现在惹人羡慕的存在。

  随着慕名而去的人越来越多,廖全福发现家里都没有坐的地方,吃饭也是在外面。

  于是修了一个茶室,全部都是榫卯结构,一边是古建筑,一边是阳谷房,一进去就有一座假山,野趣十足。

  03

  廖全福一家就在鹭鸟庄园过着平静恬淡的生活。

  30亩的园子没有雇佣其他人,早上起来,打扫卫生就要2、3个小时。

  廖全福的妻子照顾着自己的两个小菜园,廖全福穿着白色20块钱的“战袍”,和一双黑色雨鞋,每隔一周下河捡一次垃圾。

  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们亲力亲为,一点也不敢松懈,但他们却丝毫不觉得疲累,反而非常享受。

  种树,保护鹭鸟,捡垃圾……

  这些事情不仅没有给廖全福带来任何收益,还耗费了他大半生积蓄。

  周围人对他有很多偏见,觉得他脑子有什么问题,别人都忙着赚钱,他只想着怎么保护这些鸟儿,一生积蓄基本都花这里了。

  家人对他也不理解,尤其是女儿廖凡,她从小便看着父亲为这片林地奔波,却只有付出全无收获。

  所以,在廖凡幼年的印象里,“保护鸟”并不是一件好事。

  长大后,廖凡到北京工作,见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她,更不理解父亲拥有那么大片树林,为什么还穿得破破烂烂,到处捡垃圾。

  那段时间,她跟父母的关系非常不好。

  直到全家搬到森林住之后,她以前的认知都颠覆了。

  她突然就懂了父亲的坚持,并毅然决定留下来,和父母一起守护这片森林和鹭鸟。

  “对大自然的喜爱,可能就是人的一种本性。”

  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掩映下,在上万只“小精灵”的陪伴下,廖全福一家宁静地生活着,一切看似平淡的掀不起任何波澜,但却能察觉到他们脸上绽放出的幸福感。

  廖凡理解父亲后,也开始从身边很小的部分去影响别人。

  她开始做游学,跟孩子们去讲这些,带他们去认识鹭鸟,认识植物,教他们去寻一些古建筑上的图案。

  廖凡还是摄影师,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环保的瞬间,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方式。

  面对如今的生活,廖全福的女儿有时会认为自己好像与社会脱节了,有时又会认为自己与时俱进,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对廖全福来说,这或许就是他想要的一种生活方式,虽然相比从前,现在的他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但心里是幸福的。

  人在自然中,自然在园中。

  廖全福现在还有了一个“鹭鸟卫士”的名号,他将大把的岁月耗费在鹭鸟保护这件事上,让更多的鹭鸟有了休憩、繁衍的空间。

  他的坚持,收获了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廖全福对鹭鸟、对自然的热爱,让他20年如一日,守护这片森林,再苦、再累,也从未放弃。

  清晨,聆听悦耳的鸟鸣,傍晚,欣赏落日余晖、飞鸟归巢。

  这就是廖金福一家三口的生活。

  他们有着30亩的森林和林中栖息的上万只鹭鸟,他们与大树相依,与成群结队的鸟儿相伴。

  无数网友羡慕他们一家“把生活过成了诗”,认为“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与自然为邻带来的自由和惬意,是大自然给他们最好的馈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