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谷子的《阴苻七术》是权谋者的情志学——论意拳浑圆门的法脉兼评所谓的鬼谷子凝真法脉(二)

(2013-11-28 13:47:38)

  鬼谷子的《阴苻七术》是权谋者的情志学,非通常的养生、祛病、健身、长寿的学问。

     前些日子,气势汹汹批判意拳浑圆养生桩的人们,就是打着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的旗帜。许多人不明鬼谷子的养生思想,其时,我也没有细读鬼谷子的《阴苻七术》,一时也不能深入了解所谓先天混元庄的底细。现在,有些人仍然在打着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的旗子,在哄骗功友。所以,我感觉有必要深入阐述鬼谷子的养生思想,从根本上批判所谓的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

 

鬼谷子的确是神秘莫测之人。今天,我们搜寻其有关资料,仍然感觉困难。他的生卒年不知,但据《史记》知他是苏秦、张仪的老师,是孙膑、庞涓的老师。这一点透露出一个信息:鬼谷子是战国中期的人,并非晋平公时代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是老子的学生。房立中那本书上说的鬼谷子是老子学生的观点,只是道教门的自言自语。这类自言自语,在宗教门经常有,所以,也不必去多说。其实,我们看鬼谷子的文章,也会发现他应该远在孔子之后。孔子的时代,文章还基本呈语录体,而鬼谷子的文章已经在文辞连缀方面远超孔子时代了,即老子时代了。但是,他又大概又应该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因为鬼谷子书中关于神仙的概念、养生的概念,较之《黄帝内经》,还是粗略许多;或者说,《黄帝内经》中的许多内容,鬼谷子还仅开了一下头,或还没有涉及到。

 

说这么多有点学术味的话,可能有人不愿看,这里要说明的是,点及这些内容是因为所谓的鬼谷子传人或转世之人自己没有读过什么书,不知道鬼谷子的养生思想尽管有不少精彩处,有些东西今天看来也不错,但它毕竟古旧了一点,粗略笼统了一点,(后世超越它的论著多着是,)还在于它的养生理论与后代的养生理论,在目的与追求上有较大分歧,尽管其养生思想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

 

要评价所谓的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就应该先评价鬼谷子与《鬼谷子·阴苻七术》,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鬼谷子是战争纷乱年代出现的人物,必然以纵横家与兵家为主要特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纵横一词,恐怕有的功友不清楚,指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合纵”与张仪的“连横”。《鬼谷子》中的纵横,是政治与军事战略,是一种阴谋与阳谋交相使用的战略与谋略。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与之相呼应的,是当时的《战国策》。而《鬼谷子》中的养生《阴苻·七术》并不是与纵横术无关的单纯的养生术,细看一下,《阴苻·七术》实际上是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或情志心理学的角度,从七个方面来专门来探索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们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用今天的话说,探索决策者的应该具有的情商情志。说通俗点,就是谈首领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心理、精神、气度、威慑力。如果一个政治军事家没有应该具备的淡定、从容、威严、内涵深厚与高瞻远瞩的气概,及相应的各种手段,就完全不可能完成纵横战略,不可能成为战国时代的胜者。

 

鬼谷子的《阴苻·七术》不是专门探讨常人养生祛病长寿的心理精神的文章。我们今天谈养生,是谈如何从欲望、杂念中走出来,如何克服各种贪、嗔、妄,从而走向无为、平和、宁静、圆融。而鬼谷子的《七术》恰恰相反,是叫你先学会无为、虚和、淡定,然后,如何走进称霸、控制局势,如何居高临下、行为不凡,如何化解危机等,是从无为走向有欲、有为。

 

我们了解了《阴苻·七术》的写作目的与基本主题,再来阅读这篇文章,就可以提纲挈颔地把握住其总体精神。文章后面的七个大方面,分别是“盛神法五龙 ”、“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 几个大方面,具体分析首段提出的“静和”“养气”以致“神化归其身”后的各种角度,各种方式。

 

文章的第一大段“盛神法五龙 ”,其实是总说明了道、天、地、、神灵、人、五气(心、志、思、德、神)等的概念关系,着重强调“神”为其长、神一其长。而对神,就强调“静和”、“养气”,而五气中的“心、志、思、德”四者,只要坚定而有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这就是首段的中心所在。有了五气合一,神化归于身,就是真人。真人就是与天合一,是同天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却包志虑、思想,行有威势者。是士子们学习的榜样。这是首段的强调点。也就是说,执政者应该具备真人的气质精神。首段基本上就包含了全篇的主题重心。

 

第二段“养志法灵龟”。这段里,鬼谷子着重从多个方面谈了养志的重要性,比如说:因为心气调和为一,就不会出现惶惑;不会惶惑,主意就不会衰摇,思想脉络就清楚,思想脉络清楚,就气和通,乱气就不会烦现于胸中。在志气得到安守的前提下,就要求决策者“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闻。”这段话谈了心气调和为一的重要性,的确也讲得好,但是,我们看不到这里有什么先天混元庄的“龟息法”。鬼谷子要求决策者静和、养气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度决策。志不修、心气不固所造成的缺点,是政治军事家们最忌讳的缺点。所以,养志的目的是“务在安己”,是使“神明常固守”。

 

第三段是“实意法腾蛇”。 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实意法腾蛇”这一段的内容。因为这一段也是所谓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的拼凑者唯一选用的段落。

鬼谷子强调决策的重大作用,“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所以,在决策的关头,一定要“虑定”、心安“,一定要“实意”,不能玩虚的。如何实意呢?用鬼谷子的话说,就是“实意必从心术始”。这是什么“心术”?用了此心术后,是什么效果?鬼谷子讲出了下面这段重要的话,(这也是所谓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拼凑者唯一引用的话):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这段话怎么翻译?房先生译为:“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使精神魂魄固守纯真,不为外界所动。那样,就可以做到对内自我省察,对外摄取信息,凝神定志,神游太虚,等待时机与神仙往来,观察开天辟地的规律,了解人世间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样,自己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天道运行。”这就是说,只有与神仙交往了,才有这种超自然的能力。房先生的翻译,大致是正确的。

 

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翻译的思路。因为,鬼谷子是为决策者在最关键的时刻设计“心术”,这种心术的关键就在于宁静至极深、思想进入极虚的世界,让神灵在沉寂中自由整合,而突然出入于脑海。而我们的现实经验就是:往往在此境地,人们的灵感,或者说自己的神灵,会突然迸发出来,会突然如明灯照亮脑海,各种思想会迅如快马,一飞而出,平时积蓄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会迅速而十分有逻辑地连接成思维的完整链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出现神明。王阳明当年困守于贵州大山的山洞中,缺衣缺吃缺药,面临虫蛇毒疠,濒临生存绝境,他就是这样禅坐于石上,几十个小时,几百个小时,默思生存哲学中最深层的奥秘。就是在一个深夜,灵感触发,思潮如涌,立刻悟出了“心即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种带根本性的道理。于是,他马上变成了精神奋发的另外一个人,从此后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后来的曾国藩在重大决策前也是闭户宁静默坐,直到神明涌现,才开门纳将士。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鬼谷子的这段话或许可以这样翻译:“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使精神魂魄固守纯真,不为外界所动。那样,就可以做到对内自我省察,对外摄取信息,凝神定志,神游太虚,等待时机,让自己的灵感或神思突然迸发,思绪往来如涌,观察开天辟地的规律,了解人世间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样,自己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天道运行。”

这只是按今天的事理琢磨出的一种译法,供大家参考。

 

后面的四大部分内容——“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也简明扼要说一下:

“分威法伏熊”强调分散隐藏威风,平心静气地坚持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那么决策者的威风就会因隐伏而更加强劲,内心就更加坚定,所向无敌。

“散势法鸷鸟”就是指导决策者散开舒展气势,散开气势由精神支配,实行时必须沿着空隙运行,才能威风壮大,内力强盛。

“转圆法猛兽”,就是要学会转圆,即学会变化无穷,以圣人的胸怀来施展深不可测的计谋。

“损兑法灵蓍”,就是学会预测事物发展中的损益,要用圣人的思想、意志来观察、了解对方,不浮躁、不意乱,要学会分威散势的方法来处理政治斗争,以体现“兑”的威力。…………

 

所以,通观全篇,鬼谷子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凝真法脉,更没有藏着什么先天混元庄的奥妙,甚至也不是为一般人写的修行著作。所以,《鬼谷子·阴苻·七术》在今天可能更适应各种决策者,如政治家、军事家、老总、老板们。因为它不是为养生长寿而写的文章,尽管文章中有一些关于养生和气的话也讲得十分精彩的话,但是,我们修养身心,大有文章可看,几乎可以不去傍依《鬼谷子·阴苻·七术》。所以,道教门并不看重鬼谷子,道家养生也不怎么引用鬼谷子,原因应该就在这里。鬼谷子在道门的地位不高,偏冷僻,原因也在这里。

 

 

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拼凑者——自称鬼谷子转世、附身的人,好像没有读懂《鬼谷子》的主题、立意与通篇内容,他们抛弃全篇文章,只从一段中取出那么两行话,结果当然只能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硬拼凑在一起。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生搬硬凑的,我在引用他们的原文的同时,为了表述容易,在行文中加我的一些点评:

 

……………………

老祖仙师在《妙化说经·本经阴符七篇》中说到了站庄的具体操作: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点评:所谓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的重要法诀,只有全篇中某一段中之两行话,前不管作者的本意,不管通篇的主题,后不理作者的演绎结果。这是不是断章取义?)

这里面有诸多在实际站庄中的重要法诀。

法诀一:无为而求。  法诀二:安静五脏。   法诀三:和通六腑。

法诀四:精神魂魄固守不动。   法诀五:内视反听    法诀六:定志虑于太虚,待神往来。(点评:再将一个整体的描述分割成六个小块,这是不是穿凿附会?)

这些诸多重要的法诀非常直接简捷明了了,老祖仙师如此慈悲,将站庄的重要口诀全盘吐露,实是千古智圣,师中之圣。

 

一, 无为而求。这个意思我想大家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了。即不要过多地用后天意识来进行干扰,完全是在不求之中求,无为中求之。(点评:不讲前提条件,不讲道法自然,一开始就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入鬼谷子的话中。鬼谷子这里讲无为而求,是指一种心术,一种在战略决策的关键时刻,必须有的先排除一切杂念、走向宁静的心术。我们评判鬼谷子的这无为而求,就必须看这无为而求在鬼谷子这段话里的地位与作用。稍稍有修炼经验的人,都会感觉这是在拼凑。)

 

二,  安静五脏。中国的思想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用识神,用脑,所以他们无法体解中华文化。而我们中华民族是最有智慧的,语言文字也是最有智慧的,身为中国人,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是真正为后代子孙著想。参赞化育,无非是想后代子孙昌盛繁衍。此中一顺一逆之道,盗取天地玄机,穷理尽性以至与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老祖仙师说:心为之舍。我们中国文化是要你用心去体会的。安静五脏,是要让你的心定下来,不要去执著,你一执著了,即著了相了,心即静不来了。如采用麻热胀的心法,静下来的,还是后天有形的上面。所谓静那不是真静。(点评:说了几句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好像他真懂入静修心修身。其实,自称鬼谷子的转世、附身者站桩历史只有那么七天,还没有体会到入静的三昧之妙。他说这些,只是扯起一块遮丑布而已。)

 

三, 和通六腑。所谓和,所谓通,这二个字是道家的大智慧。晓得了这二字,对于麻热胀三个字,将视如洪水猛兽,避之犹恐不及,何敢轻易以身试法?(点评:这就是外行说痴语。如今,体认麻热胀已经从王芗斋的感觉热、胀、蚁行感,发展到浑圆门的麻热胀,当今又进一步被意拳门的绝大多数同仁公认为初期学习的一种心法。)

 

四, 精神魂魄固守不动。即独立守神,抱元守一之宗旨。(点评:鬼谷子何尝教过人站桩?“独立守神,抱元守一“这八个字,完全不是鬼谷子的思想,是后人的思想,是王芗斋的思想、意拳门的思想。大家看,这是不是硬性拼凑和曲解《鬼谷子》?)

 

五, 内视反听。这个也好理解吧。即心息相依。(点评:内视反听与心息相依如果是一个概念,那么,浑圆养生桩里也有内听内视,你们怎么要否定呢?,内视反听与心息相依其实还不是一回事,还有不同。)

 

六,   定志虑于太虚,待神往来。定,即静定,通过心息相依,晓得关窍,你定是定在哪里,没有让你定在你的身体上,而是定在太虚,虚空中的,这样才能真定。这样即能心死神活了。(点评:自称鬼谷子的转世、附身者在胡说八道。如果修炼入静,让神静定于太虚幻境中,那就不是守神守一了,是思想开小差了,跑神了。而心死神活,也是一种杜撰式解释。鬼谷子自己完全没有这种意思在内。何况,这个神活,指的是什么神?自称鬼谷子的转世、附身者也支支吾吾,说不下去。所以,鬼谷子在这里不是讲静定修炼心神,而是讲重大决策前的入静至深至虚,等待神灵迸发(或是等待神灵来到)。这句话只是上半句,再往后,鬼谷子还有写神灵到来后的结果的几句话,自称鬼谷子的转世、附身者解释不了,逻辑通不下去,就悄悄删节了。)

 

因为站庄的理法,其中理非常重要,理上不明,即会摇疑不定,对于真正实站,并无好处。但是经过多日的宣传,是时候对老祖师的站庄理法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的必要了。以后等机缘成熟,定会向大家作非常清楚的剖析。

 

 

功友们,一定不要再上当受骗!

一些曾经误入所谓鬼谷子凝真法脉先天混元庄的人,已经纷纷离开魔障世界,包括一些过去的骨干分子。其他不明真相者,就更不要再误入了。

道教门从来没有什么鬼谷子传人,今天更没有什么鬼谷子的转世、附身者!这类低劣的骗术,大家应该看清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