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
(2011-11-11 07:40:17)
标签:
教育 |
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
贵州天柱县坪地镇小学
课题名称 |
《落花生》 |
||
科 目 |
语文 |
年级 |
五年级 |
教学时间 |
2课时(80分钟) |
||
学习者分析 |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
||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
||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2. 通过抓重点语句,理解花生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启示。 |
|||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 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
|||
教学重点、难点 |
1. 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难点: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 |
||
教学资源 |
教师材料准备:《落花生》一文的课件。 |
||
|
|
||
|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看图导入(出示课件图片):谁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 2、设置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落花生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 3、导入新课:落花生。同学们能说落花生的好处,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课堂。 |
||
|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落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2)、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此问题通过出示课件,鼓励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自主探索,教师仅给个别同学点拔指导。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等,重点从文中句段中体会。 |
||
|
(三)、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认真阅读4到15自然段,思考我们和父亲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读书) 2、集体交流:找出我和哥哥姐姐还有父亲分别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句子。然后接读课文中对话部分。 3、他们中谁的话能给人以启发?第几自然段?(教师出示课件,齐读) 感受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比较 4、从这个语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看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特点?——他们什么颜色?——面对这鲜红嫩绿的果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生发言)——理解“爱慕”——看落花生是什么样?(抓住“矮矮”等词理解花生最可贵之处究竟在哪?体会花生的品质: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不图名利等精神)感受父亲喜欢落花生 ——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是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喜欢落花生呢?(学生自读自悟) 5、师生相互品读,读中悟情。你从父亲的话中听出了什么?(父亲从落花生讲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那里看出来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像花生的什么?(品质)这就是父亲的良苦用心,借在收获节和孩子们谈论花生,赞美具有花生精神品质的人,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6、你能不能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指导读法)有时候停顿要长些,有时候短一点,要根据内容和感情来读。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7、谁愿意读?把喜爱崇敬之情读出来。 8、老师再读一下,比较一下,看谁读的好,谁好就向谁学习。 9、指生点评。 (指导读法)读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要好好的体会他。我什么地方读得慢?什么地方度的快?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下面学着我的样子,大声读刚才的这段话。(学生自读) 推荐学生朗读并点评。 |
||
|
(四)、拓展练习,课堂总结 1、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生活中我们细心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从这种事物的身上往往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精神、品质,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发。比如矗立在风雪中的青松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不肯低头折节的品质,让我们想到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板书:青松 不低头折节 勇士)你想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小草、蜡烛、蜗牛、青蛙……) 2、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细细咀嚼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我们和许地山一起领会了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最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