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遮的盖的怕的捂的封杀的,越是猜的疑的传的煽的聚焦的。2003
年我兴建国民党抗战馆,好多说法哟。2005年开馆至今,百万民众参观了,清风雅静,风平浪静,冷静的出乎意料。"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硬是硬道理。
我的共军抗战馆比国军抗战馆建筑规模大。有一天,七、八个老国军围着我,表示不满,说应该把两个馆修一样大。七老八十,七嘴八舌,头都我整大了。我说;我父亲是四十年代的共军,我是七十年代的共军,自己的馆肯定要整雄点。老国军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起打量我。然后,齐步走了。廖老当年是国军上校,模范一师去一万人占领日本,廖老是先遣队重要军官。遗憾的是,该师到东北参加内战,打没了,我们丧失了占领机会。不过,廖季威上校及取战友佩戴武器在日本活动月余,威风啊,青史永存。
我和很多国军老兵是忘年交朋友,有次,一位老兵好奇的问我;樊先生,你投资建了中国唯一的国军抗战馆,你们家老辈和国军肯定有关系了。我实话说;有,我父亲是解放军,从山西一直打到四川,把你们打跑了。我接着说;有没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军当年确实抗战了,有真实历史,才有真实的馆。
长期与老共军、老国军打交道,练就火眼金晴。迎面来一老兵,瞟一眼,立判其姓共还是姓国。有次广场聚会,老兵、亲属、观众、记者、
工作人员混杂,我率数枚徒弟,穿行,炫技,一一验明了六十余位老兵之国军或共军正身。众徒求学,我曰;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yegucheng:樊总的这一秘诀也和大家分享下嘛,哈哈。
回复@yegucheng:服装、
配饰、皮肤、皱纹、身板、走姿、特别是手。更重要的是;他六十年岁月混搭的气息,你的经历阅历形成的直觉捕捉力,真的只能意会。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