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受邀成都建馆 马未都:四川有意思(华西都市报)

(2010-03-27 11:20:13)
标签:

中国博物馆

哈尔滨政府

分馆

马未都

四川

文化

分类: 建川
受邀成都建馆 马未都:四川有意思
2010-03-27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res/1/1/2010-03/27/004/res01_attpic_brief.jpg马未都:四川有意思(华西都市报)" TITLE="受邀成都建馆 马未都:四川有意思(华西都市报)" />
文化名人马未都(右)参观建川博物馆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res/1/1/2010-03/27/004/res04_attpic_brief.jpg马未都:四川有意思(华西都市报)" TITLE="受邀成都建馆 马未都:四川有意思(华西都市报)" />

  作为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的创立人,马未都参观大邑建川博物馆后谈出他的体会

  昨日,大邑建川博物馆迎来一位重量级客人——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应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邀请,第一次来到建川博物馆的马未都参观了“文革”、战俘、地震3馆。行程紧、看得细,没能看完全馆的马未都意犹未尽:“四川很有意思,我本来也很喜欢四川。下次来我会住下来,仔细看看。”

  来成都前,马未都刚刚敲定在哈尔滨建设观复博物馆哈尔滨馆,那是观复博物馆在全国第三个分馆。昨日樊建川也直白邀请:“希望马先生能在‘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建馆。”低调行事的马未都表示,会很认真地考虑此事,如果要在成都安仁建馆,需要时间好好想想分馆特点。

  建博物馆应强调特色

  ■“祖国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大家有所知有所不知。”

  记者:从您的博客上看到,您刚刚接受哈尔滨政府的邀请,在哈尔滨建立观复博物馆哈尔滨馆,这将是杭州、厦门之后您在全国建立的第三座分馆,有没有考虑过成都?

  马未都:祖国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大家有所知有所不知。汉族饮食的分餐制向共餐制的转化,就是游牧民族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今天围坐在餐桌旁、其乐融融享受共餐文化时是不会重视这些的。其实,游牧民族文化中一支——渔猎文化更容易向农耕文化靠拢,细细一想,契丹文化、女真文化、满清文化中都包含了许多汉文化的元素;这就是我欣然接受哈尔滨政府的邀请、在那里建立观复博物馆哈尔滨馆的原因。

  建立博物馆,应强调地方特色。四川很有意思,四川人比较休闲,我很喜欢四川。我会很认真地考虑樊建川先生的建议,但同时也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办好博物馆需要考虑到的方面太多了。如果要在成都安仁这个地方办馆的话,我还得好好想想这个新馆的特点,需要点时间。

  □第三方声音

  樊建川: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联合向成都大邑县安仁镇授予了“中国博物馆小镇”的牌匾,是全国唯一的。一定要有更多不同种类、收藏方向的博物馆集中在这里,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博物馆“超市”。我们正在努力吸引全国名人来建馆,马未都是第一人。

  这么多收藏就是证据

  ■“我们是一个不断产生文化,文化又不断消亡的国度。应该尽量多保留些文物。”

  记者:今天参观了建川博物馆,有何感想?

  马未都:我的收藏主要是19世纪以前的,樊建川的收藏主要是20世纪辛亥革命以后,我与他本身是有界限的。但我主张用证据说话,文物就是历史的证据。对于今天的文化人来讲,解释中国这一百年的道路是个难题。中国百年的前50年和后50年,总结归纳需要证据,建川博物馆的这么多收藏就是证据,可以提示今人,启发思考。建川博物馆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近代文物看似不重要,但日子久了会越发显现出文物价值。我们是一个不断产生文化,文化又不断消亡的国度。应该尽量多保留些文物。

  □第三方声音

  樊建川:马未都的收藏一是多,二是级别高,如果能拿出一部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独立成馆。

  私立博物馆不是肥肉

  ■“我和樊建川一样,都是很理想主义的人,除了兴趣之外,搞收藏也是希望能影响到更多人关注某方面的事情。”

  记者:您自己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的创立人,对于私立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除了收藏,您最近在忙什么?

  马未都: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共性,就是民族的经典文化,这是很明确的。中国的历史层面很多,所以博物馆的功能可以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对百姓的潜移默化教化作用。这个过程很慢,但可使一个民族发生变化。

  现在国内博物馆大概分两类,一是纯艺术性的,一类是事件性的。私立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的比例悬殊还很大,私立数量只是国有的零头。在美国,公立博物馆占60%,私立占到了40%。但现在国内想做博物馆的人非常多了,和我当年不一样了,其中有利益的驱使。但我可以肯定地说,私立博物馆不是块肥肉。

  我和樊建川一样,都是很理想主义的人,除了兴趣之外,搞收藏

  也是希望能影响到更多人关注某方面的事情。与国有博物馆比,私立博物馆生存能力强,不用“输血”,也不花纳税人一分钱,我自己还是纳税人呢。

  搞收藏以外,我就写东西。每年都出四五本书,全跟收藏、鉴定有关。我全用手写稿,不习惯在电脑上写,修改的话一点痕迹都没有,啥也留不下来,我不喜欢。现在商业鉴定掺杂着很多利益,我们不是“正规军”,不去评价别人,尤其是商业的东西。

  □第三方声音

  樊建川:马未都是国内第一个拿到私人博物馆执照的人,在这个行业里是我的“大哥”。在很多方面,我和他也有共同语言,是多年的朋友。这辈子要是能和他联手,做一百个博物馆出来,死了都值得!

  记者蔡宇摄影杨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