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樊建川
樊建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305
  • 关注人气:43,4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中国被捕女兵最完美照片

(2010-01-26 09:42:19)
标签:

文化

《长江日报》2010 年1月21日

建川博物馆馆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樊建川:
这是中国被捕女兵最完美照片

 这是中国被捕女兵最完美照片

这是中国被捕女兵最完美照片
 成本华在民居前面带笑容的照片。
建川博供图立于建川博物馆不屈战俘馆结尾处的成本华双手抱胸,面带笑意。建川博/摄  本报14日刊发的成本华被俘照片。建川博供图
                  
记者蒋太旭通讯员吴志维实习生余丹
                     
    1月14日,本报披露7汉网网友“vaɡi6968”在日本淘得的一组被俘抗日女战士照片,其中一位女战俘面带笑容的照片引起读者关注和疑问:这位叫成本华的24岁女战士是如何被捕的?面对日军的镜头,她为什么要微笑,蔑视之中表情为什么带有些怪异?她的最终命运如何?为解开这些谜团,记者对这张照片的来源及背后故事,进行了追踪和探寻。

    发布这组照片的网友“Bgi6968”的真实姓名叫黄明忠,今年63岁,退休前系市政府机关干部。数月前,他和老伴到日本探望儿子,在日本的一些旧书店,及东京最有名的旧书街神保町,花费数千元淘得了一批当年日军侵华的画册、名信片、信札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19日,在汉口台北路寓所里,黄明忠向记者展示了一册1979年的日文版《日本的战史》画报,成本华的照片就出现在这册画报里。

    记者获悉,位于四川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不屈战俘馆也收藏了成本华的这张照片。据了解,这张照片是该馆馆长樊建川先生从日本觅得。作为一个虔诚的抗战文物收集者,他曾多次到日本搜觅,购买了数万件各色抗战文物,其中,日文版老画册如《历史写真》、《日支事变画册》、《国际情报写真》等就达上千册之多,他还曾潜入东京旧书店去摸底搜寻,购得大量当年日军官兵拍摄的私入影集。

    昨日,记者连线成都,电话采访了身兼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一职的樊建川先生。

    据介绍,目前在战俘馆中陈列展出的成百上千张被俘抗日战士图片,大部分为当年日本随军记者的作品。成本华的照片最早出现在1938年版的《支那事变写真》里,而且有两张,除了这张面带笑容的照片,还有一张站姿相同、场景不同。

    日军有非常严格的宣传审查,同一个战俘在日本画报上出现两张照片,非常罕见。

这是中国被捕女兵最完美照片

    樊建川说:《支那事变写真》里的两张成本华照片,第一张背景是个民居门面,木质结构的房子。成本华站在中间,四个日本军入从不同角度打量她。两位百姓,年老的着深色长衫,无奈地把手笼在袖子中,这是一个无可奈何、无可作为的姿势,微开的嘴表现其内心的惊讶,一面悲戚地望着成本华的背影,旁边一位个子高大的小伙子,不知是不是成本华的战友,他的眼神分明比别入更为关切凝重,表情也十分悲切。成本华本入却是最镇定的,表现出一种安详,甚至有点笑意。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这是一种自信、自傲、无所畏惧的姿态。

    “成本华被俘后的第二张照片就是贵报14日发布的这张。”樊建川说,她的姿势和第一张照片一样,双手交叉抱胸昂首挺立,背景是四个坐在长凳上嬉笑的日本士兵,他们的屠刀仍然没有离开手边,背后的墙十分高大,应该是和县的城墙了。这张照片上成本华的笑意更加明显,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分析,成本华是在坚守安徽和县城门时,战斗到最后被捕的,因其佩戴的皮带是童子军所使用的制式皮带,被日军称为‘中国女童子军”。实际上,以她的年龄,应该不是童子军了。从她所穿的衣服看,应该属于地方武装。”

    “照片上成本华的发式让入印象深刻,本来是应该往后梳理一些的,现在耷拉在脸颊两侧,这无意识而不加修饰的一缕,反倒平添了一份女性的柔软,让成本华更加妩媚。”从照片上看,成本华的胸前有两根白色的细绳。樊建川告诉记者,他在其他战俘的照片上也看到过这种细绳,用于捆入,可能是日军的一种制式装备吧。很明显,成本华被捆过,照相时被松开了。

    樊建川感慨:“这是女兵面对日本侵略者最完美的照片,所以我将成本华的塑像放在不屈战俘馆的结尾处,作为被俘抗日战士的代言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