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边的垂柳

标签:
散文 |

本无漪涟,只是柳稍儿的吻
让水儿不再宁静。于是,
便荡漾开了满池的花儿
水有性情,柳儿却撩拨了春心
还故作扭捏,甚至
嗔怪风儿吹皱了水面,抑或
本是水的招摇,它却
默不作声
我觉得垂柳长在水边算是长对了地方,垂柳就应该生长在水边,水边如果没有垂柳也少了些许风情。柳儿是柔的,水儿也是柔的。柔柔相依,相偎相生,相得益彰。柳含烟,水诗意,大自然的这幅美景让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如果在杨柳岸堤,遇上晓风残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水风景图,又怎么不让人记住一辈子。
不知道是哪位先人创造了这个“翠”字。也只有垂柳配得上这翠字的,言绿而非言绿,非绿却能近绿,一点儿也不招摇。在背阳的湖边,垂柳的丝绦是一种淡淡的绿。在朝阳的湖边,垂柳的丝绦会根据时辰变幻着各种颜色。清晨,柳丝儿泛着一种浅浅的青色,这也是绿到深处的缘故;当晨曦映照在湖面,淡蓝的湖水也把垂柳融为一色;傍晚时分,西斜的太阳把根根细细的柳丝儿变成了翠黄翠黄的颜色;黄昏,柳丝儿又成了墨绿。
看着湖边一棵棵垂柳,把根根丝绦十二分鲜活地投入水中,柳儿又因为风儿让身影在水面变幻了各种姿势,就像哪位少女窗前悬挂着的不断飘动的玉帘。大老远看,垂柳的倒影像一泼淡墨,在湖面随意散发着,似碎似乱,似染似晕,便有了扑朔迷离的意境。此时,就想着有一张柳丝儿编织的藤椅,在湖边、在柳下,再泡壶刚刚采摘的新茶,静静地躺着,一边品茗,一边看山水城林,看垂柳依依,听风,听水,听柳丝儿被风摩挲的声音。
面对鹅黄柳绿,便想起《花燃柳卧》里描写的柳树了。林清玄说柳树在黄昏里就像一个四处云游的孤客,猛然从天涯海角的一边走来,这比喻瞬间就在我的脑海里定格成了大漠里、古道旁西风瘦马的一幅剪影。看着春节期间玄武湖攒动的人头,大多都是奔着梅花、樱花和其它景致而去的,湖边的垂柳却是最容易被人们忘却和忽视的所在,即使是湖里残败的荷枝,也是寻春者眼里的一道风景。人们都把各种赞美留给了那些花儿,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湖边那一棵棵垂柳?
就是这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垂柳,几千年来还是遭到人们的误解和诟病:“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且不说垂柳不会迎合人们的心思,也别说垂柳不解人间风情,但垂柳之下折柳送友,“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又蕴含了柳儿多少的情丝?垂柳把一抹翠绿浓了人间,“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又是垂柳奉送给春天的一幅怎样的美景?
静立湖畔,清风徐徐,可见柔软的垂柳在风里动情地翻飞。一些垂挂在人行步道上的柳枝儿,却不惜多情地抽拂着从它身下而过的人们的肩头。可是,柳儿不知,这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注定会走的,注定要走的,你留不住。在这最早的皇家园林里,你见过多少才子佳人,又有多少帝王将相从你这里走过?即使你缱绻绵长,柔情似水,又挽留了多少从你的面前匆匆远行的过客?即使今天我立于此,望着行走在芳桥之上的人们,只能证明春天里,他们也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