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感谢门”
(2010-03-13 23:39:31)
标签:
随笔 |
这几天,从报刊到网络,都在热议“感谢门”。
事情是由一个刚刚在世界体育大赛中夺冠的运动员答记者问引起的。前不久,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吉林姑娘周洋打破奥运会纪录并夺得冠军。赛后有记者问:“奥运会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周洋答:“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2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体育组分组讨论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对此提出批评:“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还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于是,是先感谢父母还是先感谢国家,成了网络和新闻的热门话题。
我不想说周洋的话和于再清的批评谁对谁错,也不想就“是先感谢父母还是先感谢国家”的问题分个仲伯。因为一个才18岁的小姑娘,而且从来也没有面对过这么多的媒体,非要她有“先国后家”的崇高“觉悟”,或是要她甄字酌句有“高度”地去表达,真有些难为她了;她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家境不富有的贫民家庭中的“苦孩子”,当她一刹那间成为“公众人物”以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我认为,周洋发自肺腑的朴素表达和真情流露,就是一种“觉悟”,一种“高度”。一个小孩子,还要她怎么样?况且,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点成绩,连父母都能忘记的人,她(他)心里还能有国家吗?周洋年幼,不要再去求全责备了。而且作为一个年轻的运动员,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心、关怀比光环、指责更重要。现在最主要的是让她仍然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心态,仍然保持她那颗未被玷污的纯朴的心灵,在运动员的生涯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深陷“感谢门”的于再清副局长也是个“冤大头”。在参政议政的会议上你就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拿出一些有分量的提案来,尤其体育界的反腐打“黑”问题、运动员的队伍建设问题等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来,那才显示出你参政议政的水平,也没有辜负国家对你这么多年的栽培。实在无“政”可“议”、无话可说,就闭上你的嘴,好好听别人“议”、别人说吧,你非要拿一个为国家争了光的小女孩子的一句也没有什么大错的话“说事”,不是自找没趣吗?对于运动员队伍的教育问题,那是你体育总局“内部”的问题,你们就“关起门来”自个儿说去!当然,我也很理解于再清副局长的“苦衷”,一个运动员通过地方到国家队的层层选拔、训练、培养,国家为此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啊?所以,想着教练,想着国家也没有错。像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运动员,财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培养他们,但他们在夺冠以后拥吻国旗的场面是很让人感动的。
不过,体育总局也好,一些地方政府也好,在对待运动员是否夺冠的态度上的一些做法,着实有些让人不敢恭维。对取得冠军者,除了奖金、鲜花之外,还有高规格的欢迎和庆典仪式,甚至提拔重用;而对没有获奖者只能从其他通道出行,更不要谈有什么迎接的领导和鲜花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李宁在吊环比赛中因为意外失手摔了下来,金牌与之擦肩而过,“体操王子”一下子也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不再是被人们簇拥和追逐的对象。从汉城回到北京的李宁,黯然神伤地、孤单地从一条灯光暗淡的偏僻通道悄悄出关......
二十多年已被尘封的镜头,现在想起来仍然犹如昨天;二十多年以后,体育界还是“以成败论英雄”,应该说体育总局开了一个不好的头。那些在赛场上为国家的荣誉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即使没有拿到“名次”,难道就不是英雄?所以,有人戏称,夺冠了,有领导拥抱;不夺冠,只有父母拥抱。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动员们最该感谢父母也是对的。
就是这次周洋夺冠也有一个“插曲”:就在1500米女子短道速滑决赛的当天,长春市领导和冬管中心领导邀请周洋的父亲到冬管中心一同观看比赛。可气的一幕发生在比赛结束以后和还未判韩国队犯规之前,一屋子人几乎一哄而散。事后有人回忆,当时都以为周洋只拿了银牌,花也不送了,人也不管了,周洋的爸爸只得自己下楼打的走了,因为这期间再也没有一个领导和记者搭理他。当听到韩国队犯规被取消成绩,中国队夺冠的时候,那些官员和记者才想起找周洋的爸爸。而且,问来问去,没有一个人知道周洋的爸爸是什么时候走的。所以,有人感慨领导在电视里的那张笑容可掬的脸,比书翻得还快,比天变得更快,“秀”得也太假了。还有人发贴说:“做人不能太领导,做领导不能太长春”。通过这些事,体育总局和长春市的一些官员难道就不要好好反思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