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盘持续回落,沪指滑向2000点整数关口,市场信心几乎临近崩溃的边缘,导致A股市阴跌不止的因素很多,但归纳一句话就是:利好总是离得太远,利空却离得太近,为什么这样看呢?
就本周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看,一是归结于转融券或将在年底前试点的传闻,而转融券的推出,更被业内认为是股指2000点最大的“杀器”,一旦正式试点,很有可能将大盘带向更深的深渊。二是受到业绩冲击和限售股解禁潮预期,中小板无疑再次成为市场下跌“重灾区”。那么对这两个影响A股市场的实质问题该怎么看。
其一、在转融券推出时间的选择这个问题上,管理层已经是十分谨慎了。之所以一再推迟,其实也是看到了转融券巨大的利空效应。本周二,市场突然传出了关于转融券即将开始试点的传闻。不过,当时的传闻仅仅称“转融券业务将在今年年底前以试点方式推出。对于第一批转融券试点券商是否是第一批转融资试点券商暂时未定”。然而,正是这样一则看似并不确定的传闻,却引发了大盘的暴跌。受此利空消息的影响,当天上证指数低开低走,最终大跌31.38点,跌破2050点,以2047.89点报收。市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主要是因为此前对转融券的推出时间一直没有任何预期,而这一次的传闻来得非常突然。如果年底前试点就只剩一个多月,留给市场消化的时间也非常紧迫。”有关分析人士认为,之前的融资融券业务虽然也有融券做空的功能,但由于券商自营持有的融券标的有限,因此做空功能未充分体现。一旦转融券推出,做空功能将被进一步放大,必然对市场产生助跌作用。
其二、进入11月,中小板诸多个股出现高管、重要股东疯狂的减持行为,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小板市场投资者的热情,导致资金大举撤离中小板。进入11月,中小板指似乎找不到上涨的动力,陷在疲软的市场里无法自拔。上周已出现五连阴的中小板指,本周并没有如投资者所期待的那样否极泰来,相反,在周一勉强守住4000点后,周二便立即跌穿这一关口;尽管周三多头欲奋力抵抗,无奈
“空军”实力雄厚,收盘时仍在4000点以下;周四、周五连跌两日后,中小板指最终以3906.70点收盘,周跌幅为3.64%,收盘点位也创出3年半新低。
本周,A股不出预料地继续下行,甚至开始考验前期低点1999点的支撑力度,股指只是在2000点整数关前才出现小幅回升,但力度明显较为有限。而从股指周五午后2点半反弹的契机来看,有关红利税的新规成为了股指反弹的动力来源,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1月1日起,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为5%;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
在市场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推出这一措施,体现了管理层对市场的呵护之意。但是,对于积弱已久积弊甚重的A股市场,此政策的“红利效应”究竟有多大,短期内恐怕不能寄望太高。尽管从表面来看,个人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税负越低,可以鼓励长期投资,抑制短期炒作,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股息税是在公司所得税之后重复收税的实质,而在目前A股市场对股息分红重视程度不够的背景下,此举对股市的利好效应有限。
当下A股的症结在于扩容无度导致的供求失衡及长期亏钱效应令投资者信心尽失,要想真正扭转市场颓势,还需看后续能否推出更有利的举措,或者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实行差别化征收股息红利税,对股市而言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它所释放出的价值导向和积极意义无疑值得肯定,但这样的利好似乎离我们太远,在转融券推出时间的选择这个问题上,管理层表态也不明朗,含含糊糊只说暂无时间表,而对中小板诸多个股出现高管、重要股东疯狂减持行为,等于是管理层自己抽了自己的嘴巴,一个月前还说不减持,但实际上在“暗渡陈仓”,所以管理层推出的口水利好虽多,而市场上实质上的利空更凶猛,正不压邪,最后遭殃受害受骗上当的还是广大的股民。
加载中,请稍候......